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

网上有关“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孟子的故事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 ,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 ”,这也是对孟子后来成就有深远意义的一个故事。

孟子画像

孟母三迁是关于对孩子教育的一个故事 ,主要讲述了孟母对孟子的学业的重视 ,为了教育好孟子,孟母三次搬家为孟子提供适合学习的生活环境的事情,并对孟子严格的要求。

另外 ,还有一些故事,如孟子受教,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讲的就是孟母教授孟子做人做事都要有最基本礼仪的故事 ,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对自己家人都要讲基本的礼仪;还有断织喻学的故事典故,主要讲得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学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 ,这个断织喻学的故事对孟子以后成为儒学大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

关于孟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杀豚不欺子,孟子少时诵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故事典故 ,还有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语故事如“始作俑者”,“一曝十寒”,“五十步笑百步 ” ,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做人,做事的一些真理,是孟子的教育思想 ,也是孟子的切身言行,他都用一言一行来教育我们后人如何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确的。

孟子的思想主张

相信朋友们对孟子都不是很陌生,不管是从教学课本上 ,还是从文言故事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 。严格的说,孟子是孔子的后世弟子 ,当然作为孔子的弟子他传播的也是儒家的思想精髓。

孟子画像

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人物,孟子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社会地位在战国时都是深有影响的,孟子对当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关于仁政的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孟子曾游历于各个国家,游说推行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对于当时战乱频繁的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孟子在人性 ,社会观点 ,仁政,礼仪,民本 ,价值观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思想主张 。在人性方面,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仁善,与人为善 ,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品德,要求人们多注意检讨自身;在社会和政治观点上,同样是仁政治理天下 ,让王者一定要仁义治国,重视人民的自身意愿;在民本方面,它的思想是注重民心所向 ,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价值观方面更是强调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张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

孟子的家乡是现在的山东,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同时也是世界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很多的人物和国家,他将儒家的思想传播久远,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世人都称他为“亚圣”,并建“亚圣庙”供后世人敬仰。

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政治主张即是他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在政治上的思想和意见,已经经过了春秋时期的孔子的长足发扬 ,使得他的主张变得更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需求。

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看到齐国争霸,生灵涂炭,所以他提出君王施行仁政 ,才能使人民归附。他认为,君王应该减轻刑罚和赋税,这样才能使人民安心耕种 ,保持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他反对土地兼并战争 ,认为战争使得人民流离失所。

孟子觉得国君应该想方设法满足人民对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样才能使人民富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必须要保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人民可以饥寒无忧,这才是王道的开始 。

另外 ,孟子认为应该对人民实施教育。严苛的法律虽然可以暂时稳定国家的秩序,但人民并不是甘心情愿的听候差遣,唯有从内心上让他们感受到君王的仁义 ,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拥护统治者的地位和国家的安定统一。

政治上,孟子认为君王应该推行王道 。所谓的王道,即是和霸道对应。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德服人 ”。是一套依靠发展农业 ,保障人民生活和对人民教化的政治理论 。

但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理论过于理想化,因此没有被当时的列国君王所采纳,因此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 ,他回到家乡和弟子一起著书立说 。从可观的角度来分析 ,他的理论,在当时的封建主义社会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的。

孟子被称为什么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山东省邹国人。他自小家境贫寒,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 ,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 。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其成就仅次于“圣人”孔子,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而他们的学说 ,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

孟子雕像

孟子曾和孔子一样,带领门人周游各国进行游说 。但他的学说并没有被当时的各国国君所接受,隐退后 ,他和弟子公孙丑等人一起著书立说。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生前的言论编著成《孟子》。《孟子》也称为了儒家学说的经书之一 。

而其实,在宋代以前 ,孟子的地位并不高。唐代的时候 ,韩愈把孟子列为儒家学派孔子最正宗的继承者。从此开始,孟子的地位便逐渐提高了 。在北宋神宗时期,《孟子》一书的内容 ,首次称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元丰六年,孟子被当时的朝廷封为“邹国公 ”,第二年就配祀孔庙。南宋时期 ,大儒朱熹把《孟子》和《论语》 、《大学》、《中庸》一起列为“四书” 。元代至顺元年,孟子首次被加封为“亚圣公”,从此以后 ,人们就开始称他为“亚圣 ”,他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儒家企图圣人之上,且仅次于孔子 。明清时期 ,根据官方规定,《孟子》一书的内容也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明朝景泰年间,朝廷封孟子的后裔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且世袭罔替。直到民国时期 ,改为了奉祀官 。

孟子谏邹穆公

《孟子谏邹穆公》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穆公是邹国的国君,因孟子是邹国人,所以邹穆公才找到他 ,开始了一下这段谈话内容。

孟子的画像

这段对话发生下邹国和鲁国交战的背景下,邹穆公说:“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人,而那些老百姓 ,却没有一个愿意为了战事而死的 。我真想杀了他们,可是百姓又有那么多人,杀也杀不完;不杀他们 ,我实在恨不过,他们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长官战死却不去救他们。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 ,你的那些百姓,年老体弱的人死了,尸体都被丢弃在山沟里;身强力壮的 ,到处逃亡 ,这样的人好歹都有几千人吧。大王你的仓库里藏满了粮食,堆满了金银财宝,但是你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你这样的情况 ,这都是那些官吏残害老百姓的结果啊 。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说过:小心啊,你如何对待别人,同样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现在你的人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 ,这都是你的人民在报复他们。你还是不要再怪罪他们了 。只要你从今以后开始施行仁政,你的人民自然会尊敬他们的官吏,再遇到这样的事情 ,他们肯定会心甘情愿为了官吏去牺牲了。”

这一段对话,和孟子见梁惠王一样,他向邹穆公阐述了推行仁政的必要性。强调了王道的重要性 ,主张德治,要求君王以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 ,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 ,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 。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 ,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 ,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 ,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 ,现在割断了线 ,布就无法织成 。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 ,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 ” ,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 ,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扩展资料: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 、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 ,但是因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

与此同时 ,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 ,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 ,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 ,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 。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

于是 ,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 ,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于是在此居住了 。

百度百科——孟子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历史课堂更有趣味性,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还具有实用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化故事大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篇一:皇甫谧迷途知返

 三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中医学家叫皇甫谧,他从小就被过继给叔父 ,深受宠爱,养成了贪玩厌学的坏习惯。到了17岁,他仍?未通书史? ,被人们嘲笑为傻子 ,叔父和婶母都很伤心 。一天,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街上买了一些瓜果献给婶母 ,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婶母的盛怒。婶母却将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要是真心孝顺 ,就应该好好儿读书 。?

 皇甫谧很惭愧,流着泪表示要改过自新 。从此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 ,终于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皇帝听说他很有学识,想请他去做官 ,他却回绝了,并向皇帝借了一车的书回来读。此后,他一直学以致用 ,笔耕不辍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篇二:父清子廉的胡质 、胡威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 ,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 ,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 ,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 。他任职之处 ,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 ,?家无余财 ,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 ,并?赐其家钱谷? 。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 ,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 ,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 。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 、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 ,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 ,翻来翻去 ,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 。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 ,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 。?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 ,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 、青州刺史等职 ,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 ,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 ,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 ,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篇三: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 ,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 ,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 ,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 ,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 ,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 ,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 。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 ,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篇四: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出身贫寒 ,所以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少。有一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 ,说读书对治军有很大的益处。吕蒙就决定下一番苦功夫,不辜负吴王的期望 。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 ,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 ,渐渐地,学问大有长进 。一天,东吴大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吕蒙提出的见解非常深刻而精辟。鲁肃听后 ,觉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轻文的吕蒙大不相同,就大为赞赏 。吕蒙开玩笑地说:?咱们三日不见,你当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 ,即另眼相看了)了呀!?

古代文化故事大全篇五:项庄舞剑

 项羽的大军进驻鸿(h?ng)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后,有人暗中向项羽报告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刘邦为消除误会 ,在谋士张良的陪同下,到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项羽听他说得真诚坦率,表示不再怀疑 ,并设宴款待刘邦 。项羽的谋士范增、项伯等也一起参加。

 范增早就主张杀掉刘邦,免得留下后患。席间,他屡次向项羽暗示杀刘邦 ,但项羽不予答理 。于是他离席 ,把项羽的堂兄项庄叫来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 ,趁机杀了沛公。?

 项庄入内敬酒,完毕后对项羽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 ,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羽表示同意,于是项庄拔出剑在席前起舞,项伯看出苗头不对 ,便拔剑与项庄对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势危急 ,离席找到了刘邦的部将樊哙。樊哙一见张良,就问他现在情况如何。张良说:?现在情况非常危急 。此刻项庄表面上是舞剑助兴,其实真正的用意是要杀掉沛公!?

关于“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瑾瑜的头像
    瑾瑜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瑾瑜”

  • 瑾瑜
    瑾瑜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瑾瑜
    用户081002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