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研究表明,剪切带系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 ,为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 。以金为例,剪切带对金的成矿作用,既能从围岩中萃取有用元素 ,又为含金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剪切带本身还是矿质沉淀的场所。所以,剪切带的规模 、应变强度、活动历史及不同类型构造的叠加等直接与所成矿床的类型和规模密切相关。
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根据构造层次、温压条件及矿化类型的差异 ,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脆性剪切带型 、脆-韧性剪切带型和韧性剪切带型 。
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产于绿片岩相条件下 ,通常位于基底结晶岩系内,围岩以糜棱岩类岩石为主,矿化受控于透镜状的变形域。
河北金厂峪金矿可以认为是这种典型。金厂峪几乎所有的金矿体均产于片糜岩(片状糜棱岩或变余糜棱岩)中 ,片糜岩带中有许多未变形或弱变形的变辉长岩(斜长角闪岩)构造透镜体 。金矿床多集中分布在:①构造透镜体的尖灭端;②多个小型构造透镜体集中分布地段。含矿脉体的形态有豆荚状、褶曲状、肠状及音叉状等,均受控于透镜体的形态。矿化类型可分为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其中细脉浸染型矿化由石英细脉 、钠长石细脉和石英-钠长石细脉等组成的顺片理细脉带及其间的片糜岩共同组成,是韧性剪切带型矿化的典型 。石英脉型矿化则是变形晚期由韧性向脆性转化并以脆性变形为主阶段形成的。当它与细脉浸染型叠加在一起时 ,形成一些较厚大而富的工业矿体(张秋生等,1991)。
广东河台金矿以糜棱岩型金矿为特点 。它的容矿岩石为糜棱岩,许多糜棱岩本身就是金矿石。金矿体的形态、产状、矿化深度和强度都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 ,矿体总是产于剪应变最强的部位(何绍勋等,1996)。
2.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通常产于低绿片岩相或更浅的变质环境 。在韧性剪切带演化后期,由于构造层次变浅、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发育脆-韧性的雁列式P或R型以及D型裂隙。这些裂隙被同构造分泌的石英 、钠长石、碳酸盐及金属硫化物充填而成含金脉体。它的典型特点是:①围岩为早期的韧性剪切所形成的糜棱岩或千糜岩;②矿体呈斜列式分布,其排列所示的运动方式与糜棱岩带的运动方式一致 。按其矿化特征还可分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吉林夹皮沟金矿带可能是这种典型。该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东段 ,沿着NWW向的大砬子-夹皮沟剪切带,在长约50km、宽约8km范围内,分布着八个大 、中型金矿床 ,以及10余个小型金矿床,均位于太古宙夹皮沟群绿岩带的韧性变形带中 。矿体以含金石英脉为主,呈斜列式排列。河南桐柏县老湾金矿也是一个产于右行走滑式韧性剪切带中的斜列脉式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3.脆性剪切带型金矿
依据金矿化和容矿岩石的构造特征 ,脆性剪切带型金矿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金矿存在于碎裂岩中,通常是早期的韧性剪切的糜棱岩在构造层次变浅、温压降低后进入脆性变形域,形成碎裂岩或发育许多网脉状裂隙系统 ,矿化后成为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如胶东的焦家式金矿 。另一类为块状岩体经脆性破裂形成贯通的大型裂隙,被矿化而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 ,如胶东的玲珑式金矿。前者通常位于基底岩石中或在基底岩石的顶部附近,后者可以位于更浅的构造层次,赋存于完全脆性变形的花岗岩体或盖层中。显然后者形成时,所处的围压更低 ,更属于开放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含金石英脉型矿体所处的围岩,可以是太古宙的绿岩 ,如加拿大阿比提比绿岩带西格玛矿区太古代绿岩中的水平脉(拉张脉),也可以是与太古宙绿岩带相邻的岩石,如山东玲珑型含金石英脉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
上述对剪切带型金矿系统各类矿化的划分只是一种理想模式。在一个大型金矿床或矿集区中 ,三种金矿类型都存在,通常是对应于不同构造层次的不同类型矿化,或它们相互叠加的结果 。
在同一个矿区中各类矿化之间具有以下的特性:
1)同源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 ,表现为各种层次形成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几乎都具有低盐度,以CO2为主的特征,较浅部的金可能是较深层次的金被热液携带上来后再次沉淀的。就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而言 ,前者是矿液直接交代构造岩的产物,后者则是矿液充填于先存破裂中而成,但是成矿流体来源是一致的。
2)共生性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同受剪切带控制,在空间上二者紧密共生 ,例如胶东焦家式蚀变构造岩型与玲珑式石英脉型两类金矿 。
3)递进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垂向上或侧向上是可以逐步过渡的,尽管在某一个剖面中看不到完整的剪切带型金矿系统,但可通过不同地段产出的金矿类型的综合对比来推测这种系统的存在。
4)阶段性蚀变糜棱岩型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金矿是分阶段产生的。一般是先形成糜棱岩型 ,发生退变质,生成动力分异热液,继而形成石英脉型 。若二者在温、压明显降低条件下发生破碎 ,进而形成蚀变碎裂岩型。
5)分带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 、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韧性剪切带金矿分别出现在剪切带的上、中、下构造层次,具有垂向上的分带性。垂向上从下往上可分别出现蚀变糜棱岩型和蚀变碎裂岩型,侧向上由中心向外也出现类似规律。
6)互补性蚀变糜棱岩型 、石英脉型金矿在剪切带中彼此消长 ,当蚀变糜棱岩型发育时,则石英脉型发育较差或不发育,反之亦然 。
8.4.1.1 地貌标志
构造地貌是确定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 ,构造地貌包括由挽近时期断层活动直接形成的动态构造地貌。构造地貌能清楚地显示断层的存在,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
(a)断层崖是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和下降盘之间常常形成陡崖,古断裂和挽近活动断层面均可形成陡崖 。正断层相对容易形成 ,多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之间。
(b)断层三角面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也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接合部(图8.43)。
(c)错断山脊通常是挽近平移活动断层相对平移错动 ,造成某一方向的山脊发生突然的、有规律的错断(图8.44) 。
(d)横切山岭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往往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
图8.43 断层崖形成示意图
图8.44 断层错移山脊示意图
(e)串珠状湖泊-洼地是由大断层引起的断陷或破碎带形成的湖泊 、洼地,在走向上呈线状、串珠状分布,单个湖泊、洼地也具有定向的特点。
(f)泉水(点)呈带状 、线状分布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之一 ,温泉一般是现代活动断层的重要证据 。
(g)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切断河谷。
8.4.1.2 构造标志
(a)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先于断层形成之前的线状 、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 、侵入接触面、劈理或相带界线)被之后的断层切割后,出现在平面、剖面上突然中断 、错开而不连续的现象。
(b)构造强化及构造透镜体:在一套正常地质体中 ,突然出现诸如产状的急变、多变、变陡,节理化、劈理化和片理化密集带的出现(图8.45),以及小褶皱的剧增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图8.46)的出现也是断层引起的构造强化的一种表现 ,包括由节理递进变形(构造强化)形成的平列状透镜体和由断层错动形成的雁列状透镜体。
图8.45 岩体中断裂作用形成的破劈理
图8.46 断裂破碎带中的构造透镜体
(c)断层岩又称断层构造岩:断层岩是产于断层带内的,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 、构造的变形岩石。断层破碎带中的岩石,在断层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错断的作用中被碾磨、搓碎,甚至发生重结晶 ,被变形细化的岩石碎屑,有的至今还呈疏松状态而未被固结,有的则已经重新固结成岩 ,或再定向成岩。
根据断层岩的形成环境条件和变形机制,将其划分为脆性变形的碎裂岩和韧性变形的糜棱岩两大系列 。下面主要介绍脆性变形的碎裂岩系列。
破裂岩 岩石被密集节理、劈理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岩块 、碎块而形成的断层构造岩。岩石的成分基本无变化,原岩结构、构造清楚 。破裂的岩块、碎块尚可拼合 ,且无明显位移;岩块和碎块之间的缝隙闭合或张开,可有胶结物和次生泥的充填(图8.47)。
构造角砾岩 自然界断层中常见的断层岩,是原岩在浅层次脆性断裂带中经破碎 、磨蚀、细化的断层构造岩。岩石碎屑胶结疏松 ,未固结 。从结构方面来看,构造角砾岩由两大部分构成——角砾和碎基。角砾占主要,成分与原岩无大的差别 ,其大小、形态不一,转动 、位移、碾磨明显,角砾之间已不能拼合。角砾之间为碎基,为相对于角砾更细化的碎屑物 。根据角砾的粗细构造 ,角砾岩类可进一步划分为粗、中 、细构造角砾岩(图8.48)。
图8.47 断层破碎带中的破裂岩
图8.48 断裂破碎带中的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 自然界断层中常见的断层岩之一,是原岩在中浅层次脆性-脆韧性断裂带中经破碎、磨蚀、细化而成,变形程度较高。细化的碎屑胶结较紧 ,岩石已固结 。断层岩中由两大部分构成——碎基和角砾。根据岩石中碎基含量、有无和粒径大小,碎裂岩类可进一步划分为碎斑岩 、碎粒岩和碎粉岩(图8.49)。
碎斑岩:由碎斑和碎基两大部分构成的构造岩。岩石中残留有较大的原岩碎块——碎斑,碎斑原岩结构、构造较清楚;碎基由原岩细化物(2~0.1mm)组成 。
碎粒岩:主要由碎基组成的断层岩。岩石中基本没有原岩碎块的残留物——碎斑 ,主要由原岩细化物(2~0.1mm)组成。因此原岩结构、构造特征已经消失,但其化学组分与原岩仍然基本相同 。
碎粉岩:由更细的碎基组成的断层岩。岩石中完全没有原岩碎块的残留物——碎斑,主要由原岩更细化物(<0.1mm)组成。因此原岩结构 、构造特征完全消失 ,但其化学组分与原岩仍然基本相同 。
断层泥 由未固结的碎粉级物质(<0.1mm的黏土物质)组成的断层岩。因此原岩结构、构造特征完全消失,但其化学组分与原岩仍然基本相同(图8.50)。
图8.49 断层破碎带中的碎裂岩
图8.50 断裂破碎带中的断层泥
8.4.1.3 地层标志——地层的缺失与重复
由于断层作用的影响,会造成两盘地层的缺失或重复 。缺失是指地层序列中的一层或数层在地面断失的现象;重复是指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部分或全部重复出现。
8.4.1.4 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
切割很深的大断层常常是地下岩浆和成矿热液上升运移的通道及储集场所。如果岩浆岩体、矿化带或矿化蚀变带呈线状断续或连续分布 ,常常指示有断层和断裂带的存在 。
8.4.1.5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顺断层的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 ,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
关于“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天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研究表明,剪切...
文章不错《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