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

网上有关“朱熹的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熹的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朱熹所有的诗句(经典的)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 、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

青鸟外 ,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 ,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

6 、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 ,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 ,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 ,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 ,变珠幢玉节 。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 、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 ,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

明日回头江树远 ,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 ,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

鸱夷子 ,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 ,秋夜一天云月 ,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 、念奴娇——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 ,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 ,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 ,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 ,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东风猛 。帘半卷 、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 ,醉了重相请 。

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 。一湾流水 ,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4 、满江红——朱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 ,绿槐新陌 。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 、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 ,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 ,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

朱熹的古诗有哪些?

朱熹的诗词有很多,但大都很长 ,列举部分如下:

1、《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2 、《春日》描写春天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3、《题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

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 、《泛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

6、《浣溪沙》 宋·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

7、《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宋·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 。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

8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宋·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

9、《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宋·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 ,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

10、《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宋·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

朱熹的诗句。

《九曲棹歌》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 ,棹歌闲听两三声 。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 ,插花临水为谁容 。

道人不作阳台梦 ,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

四曲东西两石岩 ,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

林间有客无人识 ,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

七曲移舟上碧滩 ,隐屏仙掌更回看 。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 ,自是游人不上来 。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春日》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题榴花》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观书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泛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你怎么做到滴?

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

关于“朱熹 ”的著名诗句和解析有: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解析:从字面上看 ,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 ,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 、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 ”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 、点燃万物的春风。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解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 ,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 ,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 ,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偶成》

解析:这是一首逸诗 ,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 ,以为为朱熹所作 ,姑且存以备考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 ,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 ,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 ,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 ,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 ,歌罢江风拂玳筵。——《鹧鸪天》

解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 ,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 ,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 ,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 ,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解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 ,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 ,情与景、主观与客观 ,又融成一片 。

朱熹所写的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1、《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

2 、《劝学诗》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 ,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读书要三到》

南宋:朱熹

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 ,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 ,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即心到 ,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 ,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 ,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4、《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5 、《观书有感(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 ,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朱熹的诗句关于读书

朱熹写过两首关于读书的诗 ,《观书有感》两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

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

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寓意:

这是两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 ,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而水正因为有这样接收新事物的品质,所以才可以把巨舰轻松举起。对于人也是一样 ,人们在读书后(读书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人们是一种极大的提升。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 ,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 ,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中流自在”,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朱熹别称:朱子、文公 、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 、云谷老人。字号:字元晦 ,一字仲晦号晦庵 。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出生时间:1130年10月18日。去世时间:1200年4月23日。主要作品:《九曲棹歌》《春日》《题榴花》《观书有感》《泛舟》等 。主要成就: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

关于朱熹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朱熹的诗词

《泛舟》、《劝学诗》 、《春日》 、《观书有感》、《兰涧》、《读书要三到》 、《九曲棹歌》、《偶成》、《题榴花》 、《菩萨蛮》、《司马光好学》、《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浣溪沙》、《水调歌头》 、《鹧鸪天》、《菩萨蛮》、《西江月》 、《念奴娇》 、《满江红》。

二、影响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 。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 ,专心儒学,成为程颢 、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 ,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 ”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 ,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 ,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 。他继承二程 ,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 ,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 ,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 ,对于经学 、史学、文学、佛学 、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 ,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 ,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 ,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 ”,也因朱熹、蔡元定、刘_ 、黄干、熊禾、游九言 、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 ”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 ,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 、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推崇。

三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 ,乳名沈_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 ,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 ,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 。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 ,朱松应召入都 ,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 ,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_(屏山)、刘勉之(白水) 、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 ,名曰紫阳楼 。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 ,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_赐同进士出身 。

初入仕途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 ,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 ,朱熹至同安 。以其“敦礼义、厚风俗 、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 、倡建“教思堂 ” ,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 ,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 ,因得承袭二程“洛学 ”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 。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 ,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 。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 ,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 、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 、格物致知之学 ,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 ,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 。十一月 ,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_ 。《东归乱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 ,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 ,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 。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 ,用“敬 ”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 、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寒泉著述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 ,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 。

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 ,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 ”。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 ,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 ,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 。在石子重的陪同下 ,游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四字刻石揭榜。

乾道九年(1173年),作《重修尤溪庙学记》 ,亲书“明伦堂 ”制匾悬挂于尤溪县学宫正堂。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模此刻制悬挂 。

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 ,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 ” 。五月,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今鹅湖书院) ,陆九龄 、陆九渊及刘清之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 。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 ,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 ,也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

重建书院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 ,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 ,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 。十月 ,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 ,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他曾自兼洞主 ,延请名师 ,充实图书,还请皇帝_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 ,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对教育目的 、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 ,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朱熹 ,相与讲学白鹿洞书院 。八月,时浙东大饥。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荐朱熹赈灾 ,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 ,朱熹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 。朱熹因在浙东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姻亲王淮所嫉,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 ,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 ,朱熹表现出崇高的操守和气节 。

治学勤政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 ,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 ,《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 ,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 ,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 ,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 。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张“正心 ”、“任选大臣” 、“振举朝纲”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 ,诏命朱熹知漳州 。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 。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 、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 ,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 ,至使“田税不均 ” ,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 ,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 。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利益 ,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 ,朱熹无奈以治子丧请祠 。五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 ” ,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_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

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 ,震动了朝野 ,湖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朱熹临危受命,除知潭州 、荆湖南路安抚,赐紫章服。具有道学家傲骨、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 ,不敢推辞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 。此时 ,瑶民已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因本次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共同行动 ,朱熹的招抚遭到了湖北帅王蔺的反对,在蒲来矢押解后,王蔺主张斩杀以警众 。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 ,直接向宋宁宗面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 ” 。朱熹到任后,兴学校 ,广教化 ,督吏治,敦民风。朱熹改建 、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 ,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 ,第二札要宋宁宗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 ,反复强调“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_胄的不满 。因此 ,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还居建阳绍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

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 ,“党禁”正式发生 。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 ” ,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_党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 ,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 ”,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 ,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

庆元五年(1199年) ,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 ,更加抓紧著述。

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 ,左眼已瞎 ,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 。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 。三月初九 ,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 ,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 ,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

四 、纪念馆

朱熹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山景区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园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造型庄重 、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是一座于1990年落成的庑殿式大院 。馆内悬挂着新近书写的匾额、楹联,其中有不少联文,语言精练、寓意深长 ,文彩斐然。

古朴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大匾 ,题为“朱熹纪念馆 ”五个醒目大字。是方毅同志在武夷山视察时留下的墨宝,庄重 、苍劲,有书法大家的风范 。

殿前大门两侧的草书楹联表达了朱熹继承和发展的深邃意义。联曰:“接伊洛之渊源 ,开闽海之邹鲁”,联文说明朱熹的理学思想已成为我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副楹联悬于大门显得端庄典雅,醒目点题 。

大殿前有一副“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联,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大殿前横匾上书写的“学达性天 ”四字,字体雄浑、硕壮。这块原为清乾隆皇帝于公元1787年为“紫阳书院”御题的匾额 ,其大致意思是:“学”为格物,“达 ”为致知,“性”为道 ,“天”为德,“格物致知 ”是朱熹认识论的核心,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 。即通过道德修养 ,追求“至诚”的境界 ,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 。

关于“朱熹的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821g的头像
    821g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821g”

  • 821g
    821g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朱熹的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熹的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朱熹所有的诗句(经典的)春日——朱...

  • 821g
    用户072404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朱熹的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