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简介: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是在生命科学领域集研发 、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技术性实体,是河北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石家庄市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于博海生物技术中心属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河北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是海关总署批准的独立进出口单位 。公司特聘欧美外籍专家三名 ,他们分别具有医学免疫学、药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主要参与公司在细胞生物学,分子基因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 ,承担着省级科研立题五项,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公司强势产品,目前公司下设技术中心和市场部。博海生物技术中心位于国家最早的工业园区之一的“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石工业园” ,该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基因组学实验室 、细胞组学实验室及两个GMP认证的百级层流实验室。购置有瑞典安玛西亚AKTA蛋白纯化系统和电泳仪、美国GENESYS-5核酸蛋白分析仪、MJPCR仪 、BIO-RAD凝胶成像分析仪、德国EPPENDORF离心机、LEICA切片机 、多台OLYMPUS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微阵列芯片点样系统、微阵列芯片扫描仪 、核酸提取及杂交仪、晶芯?个人工作站系统,瑞典MITTLER的PH计和电子天平等检测及生产设备。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为了适应广大生物医学领域科研人员及学者对免疫组化实验日益增长的需求,给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承担着大量的送检样品,并决定面向全国开放、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测定,免疫印迹,原位杂交实验 ,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探针的标记,组织包埋 、切片、常规及特殊染色 。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是美国分子仪器公司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美国GE(瑞典安玛西亚公司)、丰记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太阳交易株式会社(奥林巴斯显微镜) 、HyClone&Pierce、Santa、Invitrogen 、Sigma在河北省的总代理。主要开展自产和代理产品的销售,提供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 ,进行相关的技术合作,仪器采购、安装、调试,协助完成测序与引物合成 ,参与各单位及省 、市政府领导小组设备采购招标项目。市场部依托技术中心强大的售后支持,培养了优秀的试剂组和仪器组两大销售团队,新成立的客服部为用户的售前指导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
法定代表人:李彬
成立时间:1994-09-29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301000001614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长江大道319号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仪器设备
医学基础实验室
医学基础实验室设有解剖、机能、微生物免疫 、病理、生化、医化及显微镜等实验室,总面积3771平方米 ,仪器 设备总值4965348元。拥有WFZ800-D3B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WZG-4旋光仪、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DW-5兔鼠两用脑立体定位仪、LeicaRM2016切片机 、Motic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FS-1高速电动匀浆机、722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另有藏品丰富的解剖 、病理、生物及寄生虫标本存列室520平方米。为医学基础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 。本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5名,配合系部专职教师 ,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力求通过基础实验课的教学 ,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实践技能,帮助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临床实验室
临床实验室设有口腔 、内科、外科、妇产科 、儿科及五官科等实验室,总面积3771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3981393元。拥有口腔临床模拟系统及口腔技工台30台套,牙科治疗椅及烤瓷铸造设备,内科拥有多媒体心肺及腹部听触教学组合、综合穿刺与叩诊训练标准化病人等设备;外科拥有模拟手术室、美国S311心肺复苏仿真电子标准化人;妇产科拥有模拟产房 、美国LM43模拟孕妇、接生模型、分娩机转模型、高级妇科检查模型等设备 ,为临床实践 、实验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 。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5名,力求通过临床实验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实践技能,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医药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室分为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 ,设有中药鉴定 、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中药标本存列 、中药制药、中药方剂、中医诊断 、中医针灸、推拿、理疗 、骨伤、中医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等实验室。总面积287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57252元 。拥有数码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气相色谱仪 、电子天平、溶出度检测仪、崩解仪 、智能脉象仪、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投影仪等实验教学设备,另有藏品丰富的中药饮片 、中药原药材、中药浸液标本、腊叶标本存列室650平方米。为中医药学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本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4名.
护理实验室
护理实验室由基础护理实验室 、临床护理实验室、ICU护理实验室、护理示教室、形体训练实验室等组成 ,总面积221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356516元,拥有多种进口和国产多功能急救护理人模型 、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模型、皮下静脉注射模型手臂、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导尿模型、臀部肌肉注射模型、心电监护仪 、除颤仪等设备 ,为护理专业学生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3名,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教学理念,力求通过实验训练 ,让学生掌握相关护理实践技能,帮助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
试验动物中心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是实验动物的生产繁殖基地和实验场所,为学校和江汉平原及鄂西北地区教学科研单位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模型 ,并提供标准的动物实验环境。中心创建于1953年,1993年经省动管会(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验收批准为一级合格实验动物室。实验动物大楼占地面积1950平方米,具有普通级、SPF级实验动物环境1200平方米 。1997年省动管会批准为“湖北省荆州市实验动物生产点”,同年10月经荆州市科委批复成立“荆州市医学实验动物中心”。2003年经湖北省科技厅验收合格颁发普通级实验兔 、豚鼠、小鼠和大鼠生产许可证和环境合格证。
中心现有职工10人 ,高级职称各2人、中级职称各3人,大专以上学历6人,高级工2人 ,聘请有经验的操作工2人 。中心制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动物法规的管理条例规范管理与操作。
中心现饲养繁殖动物品种4个,代养品种1个 ,年繁殖实验兔10000只 、大白鼠2000只、小白鼠20000只、豚鼠1000只,代养青蛙10000只。生产的实验动物除充分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外,还辐射到了宜昌、襄樊 、仙桃和潜江等地 ,同时为科研单位或个人提供实验动物和模型,提出合理化建议,已经成为荆州中心医院、长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实验动物基地 。
中心先后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均被湖北省科技厅审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项目《花生藤粉在封闭式种兔群日粮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成果登记号:EK020704)解决了湖北省实验动物行业兔饲料原料苜蓿草粉长期依靠到北方草原地区采购、供应困难的问题,找到了湖北盛产的替代品花生藤。《建立湖北大耳白兔种子库的研究》(登记号:EK040185)一项为湖北省实验兔品种杂 、利用率不高找到解决办法 。还有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创建荆州实验动物技术平台的研究》(项目编号:2002AA301D05)旨在规范荆州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提供可操作平台 ,服务荆州科技和经济发展。项目尚在研究实施之中。
因为成绩突出,中心负责人杨志春同志被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吸收为学会会员并担任理事至今,中心也因成绩突出曾多次承办“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学术年会” ,并得到省科技厅和省动管会的肯定。杨志春是省内外同行公认的实验动物专家,特别是在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兔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提高实验兔繁殖力 ,品种提纯和封闭群的建立等方面多次得到省内权威部门的认可,他的徒手探胎技术曾令许多来学校参观的省内外专家为之叹服,湖北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唐利军研究员曾赞誉他是湖北省实验动物界“创业的元老 ,战斗的先锋” 。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胡柏林主任、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原主任周洪元、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孔利佳主任等省内实验动物界知名专家曾多次到学校视察,都给杨志春同志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学校实验动物中心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是湖北省地市级特别是鄂西片实验动物工作推广和普及的先锋,是地市级实验动物单位的龙头。
实验动物中心已经成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个亮点和窗口,并且已经成为荆州市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科院概况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台 (*其中一台)
*LSM510双光子显微镜:1台
*NIKON TE2000E活细胞工作站:1台
*S-2460扫描电镜:1台
*JEOL.1230透射电子显微镜:1台
Leica图像采集分析仪:1台
*磷屏成像仪Typhoon9410:1台
各种电生理记录仪设备:30余套
超速离心机:1台
高速离心机:2台
超薄切片机:2台
恒冷箱切片机:2台
PCR仪:8台
超纯水系统:2套
设备完善的细胞培养室:10个
实验动物中心:1个(600平方米)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2个——动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下级研究机构3个——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珍稀动植物研究所,道地中药材研究所;拥有本科专业5个——生物教育 、园林、环境科学,生物技术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动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环境科学、生态学、遗传学,农业推广硕士(动物养殖专业);所属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27名,博士生导师2名(在四川农业大学兼职招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在读博士生3名;先后培养研究生300余人 。此外,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以及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生、独立培养博士生。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博士点。 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已具备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系列研究设备 ,如Olympus多功能系统显微镜、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超声波细胞破碎机 、日本电子X-100透射电子显微镜、Eppendorf高速冷冻离心机、Thremo超低温冰箱 、Leica 切片机、旋转蒸发仪、GBC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可以满足从个体 、组织到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等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实现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 ,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研究与保护事业提供理论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平台。
在标本资源和数据资料方面:该学院现有动植物标本及昆虫标本达10万余份,其中珍稀动植物标本数量居全国各类高校之首,基本囊括省内所有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不仅是西南地区珍稀动植物活化石的“档案馆”,而且也是资源生物研究的历史档案和基因库支持系统;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全省所有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物区域的全部资源环境数据资料,为资源生物动态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人员资料查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系统。
生命科学学院分管实验室主要方向和研究内容如下:
(1)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的野生动物和昆虫资源 ,逐步建立完善的物种信息数据库 。从群落、种群、个体 、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我国西部地区野生动物的行为、生殖和生态机制;从物种资源、系统进化、区系形成与演变 、当今分布格局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角度对中国隐翅虫科进行全面研究。重点探索大熊猫、岩羊、矮岩羊 、梅花鹿、扭角羚、金丝猴 、桃花水母等特产珍稀动物的濒危机制和相应的保护对策;研究野生动物就地和迁地保护、探索重要经济动物和药用动物的持续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重点开展的工作:全面调查西南地区动物资源,收集标本,初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和信息库 ,提出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对策,重点突破大熊猫、矮岩羊 、扭角羚、四川梅花鹿等濒危动物的濒危机制;着眼于中国隐翅虫科异形、巨须 、大眼隐翅虫亚科的分类,揭示中国隐翅虫科的区系形成与演变;探索桃化水母的生活史及系统发育 。
(2)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针对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珍稀濒危植物、代表性木本树种以及野生药用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从系统演化、种群生态、生殖生态 、群落生态以及药物化学成分等层次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或致稀机制以及受胁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研究野生药用植物*羊藿 、半夏、扯根菜、岩白菜 、白簕、五味子等的资源分布、种质DNA分子标记鉴别技术 、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药物成分开发加工技术、快速繁育与悬浮培养等细胞工程技术。
重点开展的工作:继续从群落 、种群、个体以及分子层面深入研究西南地区特有的野生珍稀植物如珙桐、红豆杉、水青树和连香树等物种的致濒或致稀原因,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种群的繁衍发展趋势 ,建立资源数据库和探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从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继续深入推进以青杨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代表性木本植物的资源 、生理生态、胁迫生态研究,揭示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分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和条件;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资源的角度出发 ,继续深入推进以半夏、*羊藿 、扯根菜、岩白菜等为代表的川产道地中草药的引种驯化、有效成分 、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其日益严峻的资源匮乏问题和合理开发利用策略。
(3)野生动植物环境保护与评价
针对当前嘉陵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等主要江河流域的工程项目对当地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带来的潜在影响,从陆生 、水生生物以及植被景观特征等层次对其进行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破碎化影响评价 。重点研究和评价中大型水电工程、矿产资源开采、高速公路修筑等带来的生态影响后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恢复与生境重建的措施,从而达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重点开展的工作:建立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示范基础,探索资源生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技术;对雅砻江流域以及大渡河流域的水电工程导致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从而探索水电工程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在上述两个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大型的建设工程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 、恢复以及重建技术。最终形成一套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的技术系统 。 (1)、动物学硕士点
简介
动物学硕士点始建于1983年,是我校首批获批建设的硕士点之一 ,现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0名,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与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在大熊猫 、小熊猫、四川梅花鹿、金丝猴以及矮岩羊等研究领域内在国内 、外拥有较高声誉。目前 ,该硕士点上已建成一支年龄、学历与知识结构搭配均甚合理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该硕士点已建有大熊猫研究室 、灵长类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室、岩羊属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室、珍稀动物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室 、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水生生物实验室以及脊椎动物标本室等,具有满足开展硕士研究生教学 、科研工作的各种设备和条件 。20多年来,该硕士点己培养研究生100多名 ,其中部分已成长为国际、国内著名的动物学家,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科学家杨光教授等。
主要研究领域
1. 珍稀动物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旨在阐明重点保护物种行为进化的生态机制及其适应意义,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应性的保护管理措施(Adap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2. 动物系统地理学:结合形态与分子标记 ,阐明物种内部不同地理单位之间的分化及其进化机制,确定进化显著单元(ESUs)与管理单元(MUs)。
部分导师简介
张泽钧:男,博士 ,研究员,现为西华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点负责人、省重点学科动物学负责人,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 ,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专家组成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及熊类专家组成员,国际熊类研究与管理协会成员 。
于200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10月-2007年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CRES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从事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动物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10多年,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多篇,参编专著7部 。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并在第四届全国野生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曾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10大新闻 ”。
郭延蜀:男,三级教授 ,动物学硕士点和省重点学科动物学前任负责人,中国鹿科动物专家组成员,从事四川梅花鹿、淡水鱼类、鸟类鸣声研究25年 ,在国际 、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约70篇,其中SCI论文多篇,参编专著3部。
胡刚:男, 博士 ,教授。中国兽类学会理事,中国灵长类专家组成员 。2007年于澳洲国立大学(ANU)获生物人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灵长类行为生态与行为进化。自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亚洲疣猴行为生态、行为进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在云南、广西 、贵州等省主持完成了多项研究项目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1项。现主持在研项目4项(国际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项目),分别以四川唐家河与贵州麻阳河为研究基地对金丝猴和黑叶猴开展行为生态研究 。
胡杰:男,博士 ,教授, 2006年于浙江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羚牛 、金丝猴等珍稀兽类的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参编专著5部 。主持或主研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 ,在研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周材权:男,博士 ,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负责人。中国兽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四川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四川水产学会理事 ,《四川动物》、《四川水产》编委,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
2001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岩羊和矮岩羊比较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以及鼢鼠亚科的分子系统地理地理学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他项目10余项。
(2) 、生态学硕士点
简介 我校“生态学 ”硕士点批准于2005年 ,2006年开始招生 。本学位点依托于省部共建“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科学”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先后投入240余万建设生态科研实验室 ,购置了野外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等所需的仪器设备,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本硕士点以宏观水平研究与分子水平研究相结合、野外研究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开展西南地区珍稀濒危 、特有野生动、植物的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和生理生态等研究 ,也开展了亚热带资源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亚热带地区环境生态学研究。
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 。
研究方向
a、植物生态学:
物种群与进化生态学 导师:黎云祥、王 琼
植物生理生态学 导师:胥 晓 、刘金平
b、动物生态学 导师:周材权、张泽钧
c 、资源与环境生态学 导师:严贤春、张 烈
(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
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硕士点建于1998年 ,现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21名,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与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珍稀动植物的保护生物学与驯养繁殖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声誉。
主要依托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省“动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动植物标本馆等科研平台 ,开展研究生的教学 、科研工作。10多年来,该硕士点己培养研究生60多名 。
研究方向、导师简介及招生名额
a、动物保护生物学
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
昆虫区系分类与系统进化
导师:周材权 、郭延蜀、侯万儒、张泽钧 、胡杰、胡刚、张君 、杨志松
b、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导师:彭正松、李林辉、王琼 、刘金平、甘小洪、刘小红 、伍春莲、黎云祥、胥晓 、杨军、严贤春、唐赟
c 、生物环境保护与评价
导师:周材权、黎云祥、胥晓
d 、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与营养研究
导师:周材权、袁施彬、张君、张烈
(4) 、环境科学硕士点硕士点硕士点
简介
“环境科学 ”硕士点批准于1996年,是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国土资源学院联合申请和报批。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 ,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始建于1991年)开展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殖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数字化与环境信息工程 、环境化学 。目前具有生殖生态学实验室、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 、数字化与环境信息工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0多年来,该硕士点己培养研究生80名。
研究方向、导师简介
a、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导师:苏智先(兼) 、黎云祥
b、生殖生态学
导师:苏智先(兼)、王琼
c、分子生态学
导师:黎云祥
d 、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
导师:苏智先(兼)、严贤春、冯明义 、张斌
e、数字化与环境信息工程
导师:胥晓、张斌 、李铁松、许武成、刘守江
f 、环境化学
导师:陈中兰、杨秀培
(5)、遗传学硕士点
简介
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培养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
培养目标: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条件:具有供研究生培养用的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和植物体细胞遗传学3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500m2,实验室具有从事细胞及分子水平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成套设备。研究生可选择去兼职导师所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和访学。
研究领域:
a、新基因发掘与评价
b、基因克隆与比较基因组分析
c、植物细胞培养与转基因体系构建
研究方向
a 、植物遗传学
b、动物遗传学
c、微生物遗传学
导师详间学院网页
(6) 、农业推广硕士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教研室教学团队(带头人:彭正松)
动物学教研室教学团队(带头人:周材权)
关于“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星统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