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网上有关“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 ,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这个 成语 也是有出处的,对于这个 典故 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马革裹尸的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 ,少有大志 ,诸兄奇之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 ,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 ,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十一年夏 ,玺书拜援陇西太守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 ,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 ,名有计谋 ,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 ,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 ,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 ,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 成语典故

 因功封侯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 援边境的动乱 ,威震南方 。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时刻心系国家安危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 ,平时以有计谋出名 ,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 ,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 ,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 。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 。赏过于功 ,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 ,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 ,不用棺材敛尸 ,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 ,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 ,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为国捐躯

 建武二十四年 ,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 ,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 。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 ,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 ,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 。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 ,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 、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 ,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 ,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

马革裹尸 近义词

 马革盛尸

 战死沙场

 粉身碎骨

 捐躯疆场

 以泽量尸

 决一死战

 肝脑涂地

 赴汤蹈火

马革裹尸 造句

 1、作为一名军人 ,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2、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3 、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 ,尸横遍地 ,血流成河 。

 4、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5、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 ,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6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7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 ,也无怨无悔 。

 8、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

 9、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 ,尸横遍地 ,血流成河。

 10 、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闭上眼,那马革裹尸 ,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 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1、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2、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 ,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

 13 、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 ,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 ,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14、身为军人就该为国家效命 ,即使是马革裹尸 ,也死而无憾。

 15、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16 、雄武之士 ,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17、军人 ,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

关于“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涵双的头像
    涵双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涵双”

  • 涵双
    涵双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马革裹...

  • 涵双
    用户081111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