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 ,赋税繁重,洋货充斥市场,高利贷者趁机盘剥 ,使一向“出盐又出细白布,通贾辇货之境几遍天下 ”的惠安经济陷入困境,农民生活普遍无法维持 。后吴、峥崎 、大吴、张坑等地出现“乌白旗”、“三点会”等反清秘密组织。惠北(今泉港区)东坪村林杯(参加过太平军)与许埭法石胡熊(太平天国回闽活动人) 、王文岳等人也在酝酿反清起义。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 ,林杯、邱二娘在惠北笔架山高明王宫杀死1个粮胥祭旗,旗上书“顺天命邱二娘 ”,高喊“官逼民变”的口号,宣布起义 。他们与太平天国烈王林俊发动的永春起义相呼应 ,成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惠安的一支军事力量。起义军袭击清兵和地方武装,发动农民抗捐、抗税,惩办贪官污吏 、土豪劣绅 ,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不久,林杯牺牲 ,邱二娘成为义军首领,继续战斗,并仿照太平天国军事组织 ,设男营、女营,建立根据地——石级小寨 。八月,邱二娘率义军同进入仙游、莆田的林俊义军会合 ,声势更加浩大。 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为帮助南安埔头 、炉内被清总兵钟宝三部追击的林俊义军摆脱困境,廿日上午,邱二娘与胡熊亲率义军千余人向惠安县城挺进。因大雾迷漫 ,各乡义军看不到玳瑁山上的烽火信号,没有及时前往会合,加上军情泄漏 ,城内清军早有防备,县城未能攻克,军师张炉等20余人被捕牺牲 。泉州知府马寿祺闻讯派300人马支援 ,又请钟宝三自南安分兵1500人驰赴惠安。义军不得不撤离县城。清军处处扑空,只好悬赏缉拿邱二娘。 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由于起义队伍中的叛徒陈大、陈桥、陈潮家的出卖 ,邱二娘被捕,解送泉州,受尽严刑酷打 ,始终坚贞不屈 。是年六月十四日,邱二娘于泉州南校场被凌迟处死,时年仅22岁。后来,惠安、泉州 、仙游一带民众塑像奉祀 ,称之为“仙姑妈”、“游路夫人 ”、“庄脚妈”。
明
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泉州路降明 。
洪武二年(1369年) ,改泉州路为府,泉州设府自此始,同时撤录事司。
洪武三年(1370年) ,二月,朝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冲绳)的贸易。
夏 ,倭寇侵扰泉州,为明代泉州倭患之始 。
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因倭寇屡犯实行海禁政策。
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 ,撤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
洪武十年(1377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泉州少林寺 。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实行防倭封海政策 ,废澎湖巡检司并徙其民于泉州南关。
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387~1388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泉州建海防一卫五所十六司。
永乐三年(1405年),八月 ,复置福建(泉州)市舶司 。九月,在泉州城南车桥村复设来远驿,以接待琉球贡吏 ,并设“进贡厂”,以贮贡品。
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回国停留泉州 ,修葺天后宫。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去忽鲁谟斯等国,专程到灵山圣墓行香。
宣德三年(1428年) ,泉州设织染局(址在今东街门楼巷内) 。
宣德六年(1431年),泉州知府冯祯命晋江巨商李俊育(李英)独捐巨资重修洛阳桥,增桥高3尺。
正统年间(1436~1449年),泉州设织造局(址在今西街古榕巷内)。
正统十三年(1448年) ,十一月,沙县起义军邓茂七攻泉州,知府熊尚初出战大败 ,于城南五陵坡被擒杀 。
天顺三年(1459年),锡兰国王葛力生夏刺.昔利把交刺惹派王子为使者来贡,回国途经泉州 ,因王位被外侄继承而王子遂定居泉州北门小山境,改汉姓“世 ”。
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
弘治六年(1493年) ,七月初三日,泉州大风雨,扬沙走石 ,田禾淹没,官庐民舍商舶民船毁坏,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城埔垛堞颓十之九 。大风雨过后 ,民众重新播种,秋竟获大丰收。
正德三年(1508年),佛郎机(今葡萄牙)商人首次来泉州贸易。
正德十一年(1516年) ,佛郎机人在泉州设立“公行”,建立贸易据点,对泉州人民巧取豪夺 ,肆意盘剥 。终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被泉州人民驱逐出境。
嘉靖八年(1529年),明廷诏发刊行泉州人蔡清著《易经四书蒙引》。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泉州沿海居民冒海禁与番船夷商贸易日盛 ,出海商舶往来络绎于海上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五月,泉州南门十字街火灾 ,大火延烧四街,烧死十余人,烧毁民房570余间,露宿缺食的民众达4600余人 ,损失财物共值10余万两白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明廷命副都御史朱纨为浙江巡抚 ,兼提督泉州等地海防军务,禁止海外贸易。
嘉靖三十年(1551年),倭寇侵扰 ,客兵万余卫戍泉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登陆攻泉州,泉州卫指挥使童乾震率兵迎战 ,因援兵不继而战死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初三日,倭寇至郡城石笋桥 ,攻泉州府城,巡按樊献科率部属固守20余日。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倭寇又攻泉州 ,大焚民居,兵民在南门新桥御敌,桥栏断裂 ,千余人坠江而死。
同年,著名文学家王慎中逝世 。其著有《遵岩先生集》。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一月 ,李贽回乡守制,逢倭寇攻城,李贽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守备 ,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三月 ,俞大猷奉命南征途经嵩山少林寺,收寺僧宗擎 、普从为徒随军学习少林武术真诀,学成后回传嵩山少林寺 。
是年,因倭患连年 ,粮荒米贵,加以瘟疫盛行,州民死者枕藉 ,晋江知县邓洪震措置收埋,分巡佥事万民英于开元寺施粥。潮州等地商人从海道运谷赈济泉州饥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泉州郡城大疫 ,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藉,有阖户无一人存者 。熏蒿凄怆 ,不可忍闻,市门俱闭,至无敢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十二月初六日,泉州大雪,山村雪厚至三四尺,四五日方消 ,人以为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泉州重刊《荔镜记》(与潮州《荔枝记》合并刊行) 。
隆庆元年(1567年),陈琛、张岳、林希元等28人在泉州开元寺结社 ,研究易学,形成清源学派。
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四日 ,地震,紫帽山北麓东侧崩裂,今地名滚蛟龙窟 ,裂沟尚存。
万历八年(1580年),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卒于泉州。遗作有《正气堂集》 、《洗海近事》、《剑经》等 。
万历十二年(1584年),泉州海舶从南澳岛带回南洋甘薯种苗 ,在本地引种成功。
万历三十年(1602年),三月十五日,思想家李贽含愤自刎于河北通州监狱内,两天气绝。著有《焚书》、《续焚书》 、《藏书》、《续藏书》等 。
九月廿三夜 ,流星雨从北方来,大如鸡蛋,尾巴有光 ,到近西南方,有如碗大,尾迹作散 ,光照耀地;起自参宿,沿西北方入天苑星,有二小星随之;后有大小流星数百千枚 ,四面纷纷交错而行。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十五日,东南风大作 ,海水暴涨,城外水淹六七尺,高过桥面四五尺,船逾桥横入埭 ,漂没人家,各港澳停船破坏殆尽,淹溺不可胜数。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十一月,自初二初震,至初九夜戌(20时)大震 ,是夜连震十多次,地裂数处,清源山等地裂处涌出含硫磺味的沙水 ,持续半年方息 。城内外庐舍倾圮,此次地震为泉州有史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泉州湾外海震中8级)。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泉州南街大火 ,延烧百余家。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泉州浮桥人李廷机入阁为首辅,参理机务 。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八月廿八日,泉州飓风大作,府仪门、圯殆尽 ,城中石坊飘倒6座,洛阳桥梁折。府学棂星门颓,东岳神殿石坊 、城楼雉堞窝铺倾。
同年 ,李廷机受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万历四十年(1612年),礼部尚书黄凤翔主持编纂《泉州府志》书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泉州东街人何乔远撰《闽书》告成。
天启元年(1621年) ,六月,史继偕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侵据澎湖诸岛 。翌年 ,骚扰泉州沿海。
崇祯十年(1637年),大参曾樱和总兵郑芝龙偕僧广轮重建开元寺大雄宝殿。
崇祯十五年(1642年),蒋德璟擢为礼部尚书并东阁大学士 。唐王败,涕泣不食卒于家。
崇祯十六年(1643年) ,黄景肪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县城区家 。
清
顺治三年(1646年) ,九月,清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领泉州。派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洪承畴、黄熙胤之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郑成功之父)。
十一月,清大军入闽 ,郑芝龙降 。郑成功携所着青衣,焚于南安文庙(今庙废,地界在鲤城区西郊)。
顺治四年(1647年) ,四月。罗溪人吴觐率数千众起义 。
八月,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在桃花山大败清军 ,围攻泉州城月余不克而退。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二十六日,泉州开元寺僧木庵应其师隐元禅师之召,率弟子慈岳、喝浪禅师等人东渡日本弘法 ,成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
同年,清廷厉行海禁,规定沿海片板不得下海。
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泉州大雪,平地积厚5尺许 。
顺治十五年(1658年) ,提督马得功等人主持依关东式改造郡城城垛,增高城垣,又拓翼城4处。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清廷颁布沿海居民迁界令。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郑成功族弟郑呜骏及子率部下从金门入泉州港降清 。
同年 ,天显五彩云,降落一枚陨石在今霞洲堤外村,落地裂为一青一红两色的相邻二石;另一陨石落在王宫村,民造小宫祀之。
康熙三年(1664年) ,正月初九日,九虹并现;十月初,泉州又出现慧星 ,经月乃没(泉州历史上首次记载)。
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清廷遣刑部尚书明珠 、兵部侍郎蔡毓英至泉州 ,商议招抚郑经之事 。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郑经再次攻取泉州。八月 ,又派部将刘国轩部堵截欲往泉州的叛清闽藩耿精忠之部将王进部于惠安。康熙十六年二月复失 。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海寇犯泉州 ,提督段应举等御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郑军部分兵屯泉州桃花山,连营东岳庙 ,直逼清源山,并攻夺洛阳桥。七月,清都统雅大里弃同安城退入泉州 。国轩遂围泉州城 ,攻南门,城坠40余丈。清兵筑短墙以守达二月久。直至八月,清军水陆四路援之 ,泉州解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官兵攻台 ,郑克壤投降,台湾归统清朝版图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 ,康熙皇帝下令解除海禁。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诏漳泉二府旱,水运江浙漕粮30万石赈之,并免本年未完额赋。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清政府“禁民众私自出洋” 。
雍正元年(1723年),清王朝允许泉州沿海复界。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废除往南洋贸易禁令 ,泉州始复开禁放洋,但仍禁止留居外洋之人回籍。
雍正七年(1729年),设泉州船厂 ,修造水师战船,是年承修达48艘 。
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皇帝颁发“上谕” ,亲自过问泉州民间械斗事。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下令关闭泉州、宁波等对外通商口岸,只准广东继续对外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名医吴亦飞在通天宫口开设承志药店,制成“范志万应神曲 ”,不久迁至桂坛巷内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 ,乾隆皇帝诏焚泉州少林寺,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从此无复敢修者。
十二月,泉州知府怀荫布总裁、广东四会知县黄任 、贵州安顺府郭赓武纂修《泉州府志》告成 。
乾隆三十年(1765年) ,晋江知县方鼎主修《晋江县志》。
乾隆四十年(1775年),泉州商人孟定侯、许玉堂等把前年被狂风漂至泉州的日本船员15人送回日本。在此前后十多年间,中日双方互相送回在海上遭风漂流的对方人员之事 ,屡有记载。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月初十日,白日顿昏黑胜夜 ,狂风大雨,龙卷风疾扫,府学明伦堂全塌 。
嘉庆十年至十一年(1805~1806年) ,西班牙“安娜·菲利克斯”号船多次走私鸦片进入泉州港。
道光元年(1821年),沿海一带乡村制订严禁乡民贩卖鸦片的乡规民约。
道光九年(1829年),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大下冰雹 。
道光十年(1830年) ,晋江知县胡之鋘主持,梅石书院掌教周学曾等纂修《晋江县志》书成,未付梓。1987年由泉州市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影印刊行问世。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解除华侨海禁 。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间,一英国装载鸦片轮船抛泊大坠海面 ,被舟师轰走。
道光二十年(1840年),闽浙总督邓廷桢暂驻泉州办理海防。
同年,泉州开展禁鸦片烟及抗英斗争 。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英国军舰进犯泉州湾,至洛阳桥下,泉州民众英勇抗击 ,将英舰轰出。
咸丰年间(1851~1861年),泉郡诸董事在镇国东禅寺遗址重建少林纪念性小寺,名东禅少林寺。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十五日 ,晋江县东石蔡俭等人响应同安小刀会起义;八月,率众数千人攻泉州 。
咸丰四年(1854年),永春人林俊为首两度率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 ,围攻泉州城未克。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十四日,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邱二娘在泉州南校场被清政府凌迟处死 ,时年22岁。
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英国长老会牧师杜嘉德在泉州南街头设立教堂 ,被民众焚毁。泉州知府沈桂荣出示布告严禁骚扰教会 。晋江知县拨出白银408两赔偿教会。
光绪年间(1875~1908年),旅日华侨周起谦在南岳街开设纺织工场,进士黄谋烈在象峰巷开设晋江织布局;李春水在玉犀巷口开设采用近代印刷术的圣教印书馆。
光绪四年(1878年) ,设花桥施药局 。
光绪七年(1881年),年初,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医生颜大辟到新花山(在今南街礼拜堂),设立施医布道处。同年 ,在连理巷创办惠世医院。光绪九年,办西医讲习班培养医护人员 。光绪廿七年,又在裴巷另设惠世女医院 ,把西方医疗技术传人泉州。
同年,泉州讲武巷内开设第一家照相馆。
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 ,泉州于南门聚宝街开设电报局 。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泉州府城南门后山人 、著名南曲艺人陈武定东渡台湾,在鹿港雅正斋传授艺技 ,历时3年才回归。
光绪十二年(1886年),泉州首家西药房——辟仁堂在打锡巷口开设。
光绪十六年(1890年),英国长老会在泉州创办第一所教会学校——培英女子学堂和毓英两等小学堂 。
光绪十七年(1891年) ,开元寺僧超尘组织“大开元班”,为泉州打城戏班之创始。
光绪二十年(1894年),苦寒三日后于十一月初八夜,泉州城区降尺许大雪。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世界性鼠疫从香港经厦门传人,当年染疫985人,病死847人。其后持续蔓延53年之久 ,流行97个村(街),发病12516人,病死10093人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日本教从厦门传入泉州。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门外王宫村开设泉州首家经营侨批业务的王顺兴信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泉州海防厅移置厦门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泉州府创办泉州官立中学堂和泉州晋江县官立小学堂,分别为泉州第一所中、小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 ,泉州大隘门开设邮局(大清邮局)。
十二月,厦门太古洋行900吨轮船首航泉州港,是最早的泉厦间大轮通行 。
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平水庙办养正小学 ,旋改为中学,后改名培元中学。
同年,进士黄抟扶在清源山垦辟茶园 ,引种武夷山、安溪等地名茶,创办清源种茶公司及制茶厂。
同年,泉州开始接种牛痘苗以预防天花 。
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1906年) ,西方殖民者以契约方式从泉州诱招一大批人,先后经厦门乘轮出境做劳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初三日 ,泉州大水,石砻水文站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秒。又逢地震及海潮顶托,城内一片汪洋 ,为百年所未遇 。
八月,泉州商户 、店工罢市,船工罢海,反对清政府屈从帝国主义实施海关暴规肆行勒索。
同年 ,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学生开展反对美国压迫华工的斗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同盟会福建分会委派许卓然到泉州建立地方组织。
同年 ,在海外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泉州籍华侨盛九昌、蒋以麟、郭治齐 、庄汉民先后回泉州开展革命活动 。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泉厦商人集资创办太和轮船公司。翌年,泉州商人吴鉴、杨合式等人合资创办八闽轮船公司 ,客货船川走于泉州、福州、温州 、宁波、上海等地。
同年,泉州商会成立,进士林翀鹤任会长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进士黄抟扶、举人洪里仁等人发起组织农务会,并在释仔山创办农事试验场,附设气象站 ,研究改进农业技术。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泉州教育会成立,推举进士黄谋烈 、黄抟扶为正副会长。同年 ,泉州在提督衙举办首届中小学体育运动会 。
同年,印尼华侨郭治齐、吴瑞玉、吴昆元 、吴达瑞等人奉同盟会之命,回泉州同革命党人王雨亭、王吉甫等创建共和实进会 ,开展革命活动。
宣统二年(1910年),王承宗购置一台摩擦**机和数部无声西洋黑白影片来泉放映,开创**传人泉州的历史。
宣统三年(1911年) ,四月 。泉州革命党人在清源山赐恩岩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光复泉州事宜。
九月初,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在小开元西隅学堂成立 ,推选蒋以麟、黄中流为正副会长。
九月二十八日(11月18日),泉州同盟会在府衙 、县衙、协台衙门举行光复典礼,泉州光复 。
关于“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821g”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清咸丰年间(1...
文章不错《邱二娘的邱二娘起义》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