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余国琮的生平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余国琮的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22年11月18日余国琮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 。
1939年秋,他在香港考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1943年夏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到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4年余国琮考取自费留学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就读,1945年底获科学硕士学位后转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
1947年秋,获哲学博士学位 ,应邀留在该校化工系任教,同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1948-1950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曾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并与他原来的导师一起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 。由于成就卓著 ,他被吸收为Sigma Xi,Phi Lambda Upsilon,Research Society of America 3个荣誉学术组织的成员 ,并列入1950年的美国科学家名录。 1950年8月他以到香港探亲为名,避开美国政府的注意,毅然返回祖国,是首批归来的学者之一。回国后他应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的邀请 ,到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不久的化工系任教授并兼系主任 。
1951年8月他与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梁曼娟在上海结婚。
1952年夏,院系调整,唐山工学院化工系调往天津大学 ,余国琮随之调任天津大学任化工系教授。他除担任繁忙的教学工作外,还负责筹建“化工机器与设备”专业 。
70年代起,石化 、化工等工业生产设备日趋大型化 ,设备的模拟放大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余国琮继50年代开始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1980年5月他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年会宣读了《大型蒸馏塔板的模拟》论文,文中提出的蒸馏塔板上二维定数混合池模型 ,是塔板模拟方法的新发展。以后又经过多年努力,他提出了更为完善的三维非平衡混合池的蒸馏塔模型,开拓了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放大新途径 。
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 ,在天津大学建立化学工程研究所,由余国琮负责筹办。
1983年开始建所,由他担任所长。他充分发挥了研究所这个科研基地的作用,使蒸馏学科各个方面的研究在短短几年内有了很大发展 ,包括蒸馏过程与设备的模拟,不稳态蒸馏过程,节能蒸馏技术以及蒸馏传质学等重要领域 ,成为我国蒸馏学科的研究中心 。
1985年他创建了天津大学化工分离技术与新型填料开发中心,下设填料厂,从而形成了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 ”的格局 ,大大促进了蒸馏学科与其工程技术的发展。在他指导下开发出来的高效填料及塔内件,结合他提出的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成功地改造了石化、化工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塔设备 ,累计已取得数以亿元计的巨大经济效益,为我国石化、化工生产的挖潜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推广中心——新型填料塔和高效填料推广中心 。余国琮领导的这“一条龙”格局已经并将更进一步促进我国蒸馏学科及其工程技术的发展。
1991年 ,由国家计委投资在天津大学成立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蒸馏实验室,由余国琮担任主任并向国内外开放。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
余国琮的著作很丰富,历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近200篇,先后主编《化学工程辞典》 、《化工容器及设备》、《化工机械手册》等专著或教材7种。同时还有技术专利3项。
关于“余国琮的生平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821g”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余国琮的生平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余国琮的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22年11月...
文章不错《余国琮的生平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