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

网上有关“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 。

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文是: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作品鉴赏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 ,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 ,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 ,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 ”更重要 ,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 ,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 ,影响深远的事。

舍生取义 。

舍生取义(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舍生取义(取:求取)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 、定语 。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的义士豫让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后来被三晋打败身亡 ,因赵襄子是杀智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

他乔装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襄子的厕所去 ,假装成粉饰墙壁的人,想伺机刺死襄子 。襄子去小便,忽然觉得心里有点跳动 ,知道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是豫让 。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 ,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了。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 ,毁了容貌 ,扮作一个乞丐,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没有改变 ,于是他又吞炭改了声音。

一天,他预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 ,忽然他的坐骑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叫人搜查 ,果然不错 。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大家都已知道你的义举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 ,成全你吧。请你自己了断吧!”?

豫让也被赵襄子的话感动,他请求赵襄子把袍子脱下来,自己在赵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 ,然后自杀了 。他舍弃了生命 ,只为报答朋友的恩义。

关于“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从双的头像
    从双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从双”

  • 从双
    从双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舍生取义出自《...

  • 从双
    用户080612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舍生取义出自于哪里》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