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 、翻译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译文: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 ,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 ,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 ,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 ,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 ,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 ,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 ,以吹豕之法吹之 。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 ,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 ,杀狼亦可用也。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 、暮:傍晚。
2、为:被 。
3、伏: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4 、可以:可:可以 ;以:把。
5、计:方法。
6、遂:于是就 。
7、死:杀死。
8 、盈:满。
9、豕 :猪 。
10、如 :好像。
11 、则:就;那么
12、股:大腿。
二、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 ,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三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 ,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 ,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 ,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百度百科-狼
蒲松龄《狼三则》原文及翻译赏析
故:原来。
故在文言文中的其他意思:1 、名词:事故;变故。2、名词:缘故;原因 。3、形容词:旧;旧的;原来的。4 、副词:旧时;从前。5、名词:老朋友;旧交情 。6、形容词:衰退;衰老。7、动词:死亡;去世。8 、副词:故意;特意 。9、副词:还是;仍然。10、副词:通“固 ”,本来。11 、连词:所以;因此 。
狼三则其三翻译
狼三则原文:
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 ,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 ,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 ,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 ,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 ,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颚,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 ,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 ,是可笑也。
其二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 ,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 ,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 ,杀狼亦可用也 。
狼三则其三注释及翻译翻译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 。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 ,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 ,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 。出去一看 ,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著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
(如果)不是屠夫 ,谁有这个办法呢?
注释 1、暮:傍晚。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3 、为[wei]:被。4、遗[yi]:留下 。5、伏[fu]: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6 、去:离开。7、盈:超过。8、不盈:不满 ,不足 。9 、负:背。10、行室(xing shi):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11、苫(shan):用草编的席子 。12、去:离开。13 、豕(shǐ):猪。14、方:才 。15、则:就。16 、股:大腿。17、乌:哪里,怎么 。18、顾:但是19 、死之:杀死它
狼三则其一注释及翻译翻译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著屠夫担子上的肉 ,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著)给狼看 ,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 ,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著) ,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 ,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著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著向树靠近 ,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著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 ,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 ,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 ,这真是可笑啊!
注释 货:出售、卖 。欻(xū):忽然。瞰(kan):窥视。狼三则狼三则昂:昂贵 。罹:遭遇(祸患)。蚤:通「早」,早晨直:通「值」,价值垂涎:流口水 ,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诸:「之于」的意思逡(qu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 。昧爽:黎明颚:口腔的上膛。
狼三则其二注释及翻译翻译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 ,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 ,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 ,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 ,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 ,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 *** 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 1.屠:这里指屠夫 ,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晚:在晚上。3.归:返回,回家。4.尽:完 。5.止:通「只」,仅有。6.缀(zhui)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 ,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7.惧:畏惧,害怕。8.投以骨:「以骨投之」,把骨头投给狼。9.止:停止 。10.从:跟从。11.并驱:一起追赶。12.故:旧,原来 。13.屠大窘: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大:很 ,非常。窘:恐怕,担心14.恐:担心,害怕。15.敌:敌对 ,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6.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17.积薪:把柴草堆积在一起。薪:柴草 。18.苫(sha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19.乃:副词,于是 ,就。20.弛:放松,这里指卸下。21.前:上前 。22.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 。23.少(shǎo)时:一会儿。24.径去:径直走开。去:离开。2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6.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 ,无意义。27.瞑(ming):闭眼 。28.意暇(xia)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 、态度。暇:空闲 。29.暴:突然。30.以:用。31.毙:杀死 。32.方:副词,正。33.转:转身。3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挖洞。35.意:意图。36.隧:在柴草堆里打洞。37.暴:突然 。38.以:来。39.尻(kāo): *** 。40.股:大腿 。41.乃悟:才明白。42.假寐(mei):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 。43.盖:承接上文 ,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44.黠(xia):狡猾。45.顷刻:一会儿 。4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 思 。47.耳:语气助词 ,罢了。(1):而:连词,表转折。
词性活用 1、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 ,攻击)3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 ,像狗一样地)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覆盖)7 、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仅有。
一词多义 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企图)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虚词的用法 (1)之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助词。久[之]:调整音节,不译助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不译(2)以投以骨:代指狼 以刀劈狼首:用连词 。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来盖以诱敌:用来
使动用法 死:使……死,杀死。
省略句 省略宾语「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以骨投之」。「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 ,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 ,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1.「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三则其一启示要 *** 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 ,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狼三则分析《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 ,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 ,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 ,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 ,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 。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 ,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 ,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 ,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 。《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 ,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
狼三则道理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 ,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 。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 ,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 ,自取灭亡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对付能把狡诈奸猾的狼杀死的"屠夫",那就敬而远之吧。永远不要向恶势力低头。
狼三则其二分析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写两狼追赶屠户 ,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 。
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 ,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 ,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
(屠夫惧狼)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 ,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 ,就可脱险 。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 ,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 ,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 ,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 ,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 。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 ,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 ,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 ,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 。「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 ,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 。
(屠夫御狼)第二段分两层:
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 ,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著 ,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 。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 ,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 ,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 ,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
(屠夫杀狼)第二层 ,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 ,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 ,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 ,与上层紧相呼应 。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 ,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 ,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诗词作品: 狼三则 诗词作者: 清代 蒲松龄 诗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写狼 、哲理、寓言、故事
白话释义:
有一个屠夫 ,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
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 ,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 ,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 ,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清·蒲松龄《狼三则·其三》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 ,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 ,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 ,杀狼亦可用也。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蒲松龄5岁的时候,正值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 ,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 。
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 ,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别写小说了 ,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 ,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 ,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 ,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 、加工过后 ,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 ,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 ,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 ,该书还有少量补作 。《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关于“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元冬”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急求《狼三则》(其三)蒲松龄的注释、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