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超强记忆》读书笔记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超强记忆》读书笔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苹果 、红萝卜、全麦面包、水果干 、草莓、蓝莓、鸡蛋 、坚果、种子、橙子 、鱼、西兰花、孢子甘蓝、甜土豆” ,可以尝试下自己能否在短时间内记住这14中超级食物(超级食物:可以提高活体,让思维更敏捷) 。我想大部分人对这些没有什么关联的内容记忆起来是比较痛苦的,即使短时间内记住了这些内容 ,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能又会忘记。刚上大一的时候,感觉很无聊 ,就尝试着短期内记住了20多个人的电话号码,但是现在除了几个常用的记住了之外,其他的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那如何让我们快速记忆并且经久不忘呢?掌控记忆,你得有不一样的思考 ,《超级记忆》这本书给了我们不少的建议,并且提供了10种记忆的魔法,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记忆架构 。目前我已经通过书中讲解的几个方法 ,记住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赢在今日》等的关键内容。
当你意识到自己可以学会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从而实现设定的任何目标时,你的人生将会获得巨大的突破。这就意味着你能做什么、能拥有什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均不受限 。《超强记忆》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了提高记忆力的四个关键点(4C)。第一部分是关于如何提升你的专注度(Concentrate);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生成图像(Create imagery),并让图像和需要记忆的信息之间建立关联(Connect);第三部分是养成习惯 ,持续运用(Continuous use)这些方法。这四个关键点可以解决现在或者将来你可能会碰到的任何记忆问题 。
PART 1 保持专注
关于专注,我听过的最佳建议是:专注当下。——吉姆·罗恩(Jim Rohn)
第1章 不要寻找借口
如果你想要与老鹰一起飞翔,就绝不要和火鸡一起爬。——齐格·齐格勒(Zig Ziglar)你找的每一个借口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弱 ,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当你找借口不想学习的时候,也就限制了注意力和能量的发挥。请牢记: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 。
理查德·巴赫(Richard Bach)说过:“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局限 ,那你就真的有了这些局限。”
正如戴伦·哈迪(Darren Hardy)所说的:“我们需要的是驱动力,而不是意志力。 ”
第2章 不要相信谎言
想法就是极限,只要你能想到 ,就能做到——前提是你要百分之百确定 。——阿诺德·施瓦辛格
你对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持有的信念,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能达到的极限。很多人从来没有体会过自己真正的潜能,因为他们还不够确信自己究竟能够做成什么事情。
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说:
“信念并不是事实 ,信念和你是否相信有关,它们是我们行为的指导 。”
信念是一种笃定的感觉,你相信什么 ,就会成为什么。你的信念不过是自己认可属实的故事,决定去改变故事本身即可。
斯宾塞·罗德(Spenser Lord)曾说过:“信念不是文身,它更像衣服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穿上或脱掉它 。”这里我向大家分享五个核心信念,你马上就可以“穿上 ”:
1.我天生拥有无与伦比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提高记忆力很重要
3.我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我的记忆力是无限的
4.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5.对一件事情我不需要全部了解
现在就行动
(1)明确自我受限的一些信念。
(2)质疑这些信念 ,并问自己:这是因为我天生无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是因为我不想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3)你还持有哪些与思维和潜能相关的信念?
(4)记住吉姆·罗恩(Jim Rohn)说的这句话:如果你不喜欢现状,那就去改变它!你不是一棵树 ,你是一个人!
第3章 保持专注
把你所有的想法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太阳光不聚焦就不会燃烧 。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注意力是通过持续练习做微小的选择来获得的。
如今我们几乎对每件事情都三心二意,活在“忙碌”的假象中,认为“忙碌”就等同于事情做得不错。其实忙碌有时候只是拖延的伪装 ,会让自己感觉良好,而误认为很有成效。而当我们一天结束进行回顾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正在训练自己持续走神 ,让注意力涣散。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这样说的:“学习沉默。让你平静的心灵倾听他人 、汲取知识 。 ”
你需要关注这四个方面来排除干扰,营造平和的心态:
1.掌控你内在的声音
2.停止多任务操作
3.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们可以采用PIC记忆法则,以更好地参与并融入信息当中:
P——目的(Purpose)
I——兴趣(Interest)
C——好奇心(Curiosity):提问是培养好奇心的好办法。
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说过:“如果你想治愈无聊 ,那就保持好奇心吧。如果你有一颗好奇心,没有事情会令人厌倦,你会自发地想要学习 。培养自己的好奇心,生活将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充满快乐的学习。”
4.不要瞎担心
拜伦·凯蒂(Byron Katie)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只发现三类事情:你的、我的和上帝的 ,你在做谁的事情呢?
学会练习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记忆力。
PART 2 创造力和关联能力
当你训练自己的创造力时,就是在无意识地训练记忆力 。而当你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时 ,也是在无意识地训练创造力!
——东尼·博赞(Tony Buzan)
第4章 图像记忆法
你的大脑是最好的家庭影院。——马克·维克多·汉森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考试,其实很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在书本的第几页,但就是想不起具体的内容;或者你正在阅读 ,当你读到这页的末尾时,暗自问自己:我刚才读了些什么?这类事情之所以经常发生,是因为你从未将信息与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
我们通过把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图像或**来记忆 ,转化的内容越多,就记住得越多,理解得越透彻 。如果我们能发挥自身无穷的想象力 ,就可以让所有的学习都更有创意,更难忘记。你可以让大脑里的**情节更加激动人心和令人难忘,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想象力,而“SEE准则”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效果。
SEE准则:
S——感官(Senses):大脑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五种: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和味觉。当你充分调动了各类感官 ,对生活的体会就越丰富,记住得也就越多 。
E——夸张(Exaggeration):这两颗草莓哪颗更容易让人记住:一颗是正常大小,而另外一颗则有一座房子那么大。我们可以自行放大或者缩小图像来增强记忆。再如 ,一头大象和一头穿着粉红色比基尼的大象,这两张哪张更令人难忘?
让图像更加夸张和滑稽,以满足大脑的需求 。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学习应该是严肃的。你的可以毫无逻辑 ,只要开心就好,给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些有积极意义并且夸张的记忆吧!
E——活跃(Energize):让你的动起来。
艾美奖(Emmy Awards)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用于表彰电视工业杰出人士和节目 。其地位堪比**界的奥斯卡奖和音乐界的格莱美奖
想象力的过程是有趣和富有创意的 ,投入的乐趣越多越好
埃米尔·库埃(Emile Coue)指出:“当想象力和意志力起冲突的时候,赢方总是想象力。”如果你强迫自己去记忆,想象力无法发挥作用 ,你就一个都记不住。想象力就是记忆力的源泉 。
这也不是我本能的思考方式,而是我教会了自己这么做,因为它行之有效。使用想象力越熟练,知道、理解和创造的内容就越多 ,用这种方式,你就成了自己大脑的导演。
如何把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图像呢?
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名词和形容词,因为它们都有具体的意义 ,可以不费力气就在大脑中生成图像 。而针对大多数抽象的单词,我们可以人为地赋予其意义
超强记忆力的最大秘密就是:用无穷的想象力把信息和你的生活相关联。
对自己的记忆力承担责任,只有当你的大脑成为想象力的源泉之后 ,才能学会如何掌控它。记忆并不会自行产生,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你可以让信息更富有意义,从而更容易记住 。当我们开始使用这些记忆方法时 ,你会看到让抽象信息富有具体意义是多么轻松的事情。用所有这些方法来提高你的创造力 、记忆力和幽默感吧。
第5章 汽车记忆法
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是平庸之辈;把复杂的事情变得极其简单,是真正的创造力 。
——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
我们已经学会了通过将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图像或者** ,与生活建立关联。现在我们需要从长期记忆中创建文件来保存这些图像,帮助我们记住新的信息。这些方法需要你换种方式思考 。我认为想要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是好事,但我们总是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有不一样的结果。你必须做得不同 ,才能变得不一样。
我要分享给大家的这个方法叫作汽车记忆法(The Car Method) 。汽车是一个很好的长期记忆储存室,因为我们对此非常熟悉,在大脑里就可以轻松驾驶它。和其他记忆法一样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先遵循SEE准则在大脑里生成图像。请记住:任何语言的单词都只是用字母画的图像而已,抛开“我没有创意 ”或者“我不是这样思考的”之类的借口 。我也不是天生这么思考的 ,这是训练后的结果,因为它的确有效。
长期记忆(LTM)+短期记忆(STM)=中期记忆(MTM)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有效地组织信息,使它们更容易被记住
所以信息组织越有条理 ,就越容易记住。
快速学习的秘密就在于拥有卓越的信息组织能力。
习惯1:积极主动(Be Pro-active)——想到一只蜜蜂(bee和be发音相似)是职业(pro)高尔夫球手,这张足以让我们联想起习惯1 。
习惯2: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大脑(mind)正在赛跑,它紧紧盯着终点(end)。
习惯3: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这个人站在冠军的位置 ,说明他得了第一(first)。
习惯4:双赢思维(Think Win-Win)——两个奖杯意味着双方都是获胜者(win) 。
习惯5: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伞下边(under)的人准备站(stand)起来。
习惯6:协同作用(Synergize)——车子边缘有个带眼睛的标示牌可以用来保持平衡(sign balancing on the edge with eyes,sign提示syn,ege提示erg ,eyes提示ize)。
习惯7: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车子的轮胎上有一把锯子(saw),意味着要不断地磨炼自己 。
请使用尽可能少的来记住尽量多的内容。越简单清晰,就越容易记住信息。
你还可以在习惯1、习惯2、习惯3之间建立关联 ,因为它们都属于个人的成功(Private Victory):车子的前半部分是个人的,你是唯一可以打开引擎盖的人 。习惯4 、习惯5、习惯6则属于众人的成功(Public Victory):你允许他人进入车子,这是共有的空间。习惯7在车外 ,用来检查其他事项。
正如斯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所说的:“我相信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无比的毅力 。”
第6章 身体记忆法
用多元智力的手来演奏生活的音乐,你的生活会更加精彩,你生活的键盘上将充满魔法。——东尼·博赞(Tony Buzan)
你刚刚读到的这段话来自东尼·博赞(Tony Buzan)的《重视大脑》(Head First) ,这本书讨论了如何能拥有至少10种智力。
身体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长期记忆储存室,因为我们赖此生存,对其非常了解
现在我们再回顾下整张身体列表:
创造性智力和情感智力
(腿创造动作,提示创造力和情感智力储存在腿和脚上)
(1)创造性智力
(2)个人智力(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和自我理解)
(3)社交智力
(4)精神智力
身体智力
(都储存在你身体的最大部位:躯干)
(5)身体智力
(6)感官智力
(7)性的智力
传统智力(也叫大脑智力)
(8)数字智力
(9)空间智力
(10)语言智力
东尼·博赞(Tony Buzan)说 ,我们正在进入智力时代,所以深入了解自己杰出的智力极为重要。身体记忆法会帮助你组织信息,这样你就可以在材料之间自由切换 。当你阅读《重视大脑》的时候 ,身体列表将扮演强大的记忆矩阵来汲取更多的信息,以提高理解力和对内容的识别力。
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思想是:我们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但在学校期间所学的有关聪明的定义仅限于几种特定的智力类型 ,而被测试的大部分知识属于语言智力和数字智力 。
——保罗·麦肯纳(Paul McKenna)
我只是以这10个部位为例,其实还有背部、耳朵 、眼睛、鼻子……所有的部位都可以使用,只要确保把两件事物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建立关联 ,并记住顺序即可(记得使用SEE准则)。通过这个方法,我能够短时间内记住50条信息,并乐此不疲 ,因为这样可以不断查看并对此了如指掌。
第7章 夹子记忆法
遗忘的存在从未被证实过:我们只知道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有些事情没在脑海里出现罢了 。
——弗里德里希·尼采
我们将要挖掘你大脑的联想能力,学会两种新的夹子记忆法:韵律夹子法(The Rhyming Peg Method)和形状夹子法(The Shape Peg Method)。这两个方法是在18世纪末叶,约翰·桑布鲁克(John Sambrook)和亨利·赫德森(Henry Heardson)提出的。
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说过:“你自己是所有情绪的源头 ,是情绪的创造者 。每天悉心呵护这些情绪,然后看着你的生命之花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始生长。 ”
第8章 旅程记忆法
你思考的任何事物都是已经记住的内容,记忆就是思想的住所。
——丹尼尔·T.威林厄姆
接下来我们要挖掘的将是你学过的最不可思议的工具 ,它将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帮助你提高记忆力——旅程记忆法(The Journey Method)
这个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汽车记忆法、身体记忆法一样,只不过这次我们会使用一个场所 、一段旅程或者一条路线上的几个位置和标记来储存信息 。
我们要学习的12个每日实践是约翰·麦克斯韦尔(John C. Maxwell)的一本书中提出的。我很喜欢他的书,因为结构清晰 ,容易记忆。他通常会先列出需要讨论的话题,然后再补充每个话题的细节。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住他所有的话题列表和准则,就会成为领导力方面的专家
在《赢在今天》(Today Matters)这本书中 ,约翰·麦克斯韦尔分享了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的12个要点,帮助我们更加成功和幸福 。正如他说的:“你将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除非改变每天要做的事情。”他把这几个要点叫作12个每日实践。
这12个每日实践分别是:
(1)态度(attitude)
(2)优先次序(priorities)
(3)健康(health)
(4)家庭(family)
(5)想法(thinking)
(6)承诺(commitment)
(7)财务(finances)
(8)信仰(faith)
(9)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10)慷慨(generosity)
(11)价值观(values)
(12)成长(growth)
重要的是你得去练习 ,练习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好 。
第9章 故事关联法
没有记忆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全部相互关联。
——路易·拉莫(Louis L'Amour)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新信息之间建立相互的关联——故事关联法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注意力、想象力和信息关联的能力。你的大脑本身就是一部可以无限关联的机器 。
学习就是把新旧信息关联在一起的过程,没有别的途径。这个方法可以让已知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某种关系——你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关联到更多的信息 ,进而又会让你知道得更多。
第10章 名字记忆法
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就是当一个人听到自己的名字 。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
我们是否能记住他人的名字和记忆力好坏无关,而是方法问题。
先抛开“记不住名字”这种自我设限的信念 ,集中精力寻找有效的记忆方法。要内心有动力,并对他人的名字以及如何把名字进行标签化感兴趣 。
没有经过训练的记忆力并不可靠。普通人在记忆力方面总是听天由命,希望自然而然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而我分享给你们的方法一定有效——用起来吧!
如果你想和记忆大师一样记忆人名 ,需要关注以下4C原则:
1.专注度(Concentrate)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 Holmes)说过:“一个人只有记住了一件事情,然后才谈得上忘记。
2.创建(Create)
在大脑中先给这个名字创建一幅图像,供以后重现使用 。
3.关联(Connect)
记住: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关联。
比较关联
用这个方法 ,你可以把一个陌生人和认识的人联系起来。
脸部关联
你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把名字和脸部的突出特征联系起来 。
会面地点关联
4.持续运用(Continuous use)
如果你集中精力去听清楚对方的名字,赋予其具体的意义,并和本人建立关联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人名。
第11章 数字编码记忆法
把一串字母拼在一起,便有了单词,代表了一定的意义——一幅画 、一份情或者一个人。而把几个数字拼在一起呢 ,只是另外一个数字罢了 。
——多米尼克·奥布莱恩
记忆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练习,如果你一直重复不好的习惯,它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你还需要一个全新的方法。
记忆大师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各有不同,但多半会把数字先变成文字,然后再生成图像。
我们拿到数字之后 ,先把每个数字看成具体的形状,然后转化成相应的字母,最后再把字母组合成单词 。这个方法似乎需要做很多工作 ,但是,一旦你拥有了自己的数字编码,整个记忆过程会非常轻松。这个编码系统本身需要记忆,坚持使用它 ,并敞开心扉去接受这门全新的语言,同时这也是锻炼文字和数字智力的好方法。
第12章 艺术记忆法
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程度是以你记住多少内容来衡量的 。
——菲利普·A. 博赛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13章 把方法用起来
成功既非魔法,也非神话 ,它是持续运用基本原理之后产生的自然结果。
——吉姆·罗恩(Jim Rohn)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记忆的一些基本原理,就可以它用来掌控信息。对信息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与你的生活建立关联 ,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进而提高记忆力。在这个章节中,我会告诉你 ,如何采用这些
1.逐字记忆文字信息
记忆……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日记 。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2. 通过记忆做演讲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奇妙的器官。它从你出生起就开始工作,但等你要做演讲的时候就罢工了。
——乔治·杰希尔(George Jessel)
在一篇演讲中,我们倾向于记住以下这几个部分:
F——开场白(first things)
L——结尾(last things)
O——亮点(outstanding information)
O——和我们自己的联系(own links)
R——重复内容(repeated information)
如果你采用FLOOR准则 ,就可以让观众记住更多的信息——同时能让你的演讲更加令人愉悦 。
3.避免健忘
是东西丢了还是你丢了?
4.记住纸牌
5.学习知识
PART 3 持续运用
习惯始于一些随手的评论、一闪而过的主意和想象的画面。然后它们一层层叠加,通过练习,从蜘蛛网变成绳索,来束缚或者加强我们的生活。
——丹尼斯·威特利(Denis Waitley)
第14章 学会自律
我们都想要赢 ,但是多少人想要训练呢?
——马克·施皮茨(Mark Spitz,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7枚金牌获得者)
自律不是自虐,而是提高标准 ,追求更多,变得更好 。
这里有四个要点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自律:
1.创建个人愿景
2.做决定
3.停止倾听自己的感觉
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曾经说过:“自律是一种能力,是不管我们是否喜欢 ,当我们应该做的时候就能够去做的能力。 ”
在一天中安排出一个时间段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吧——不管你是否喜欢。
4.每天行动
你学会擅长做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律,记住生活只回报行动!
第15章 温故知新
我们都知道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曾经学习和掌握过的一切内容都会永久地留在我们的大脑里 。
——布鲁诺·弗斯特(Bruno Furst)
你应该一直运用复习的力量,给你的学习盖上盖子 ,防止知识跑掉。
结束是开始的种子
如果你想收获美好的生活,请记得先播下美好的种子。
——丹尼斯·威特利(Denis Waitley)
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说过:“思维训练会带来无限可能性,你可以受益终身 ,然而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不听天由命,努力把自己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
希望你记住值得记住的,忘记应该忘掉的。
——来自爱尔兰的祝福语
作曲的调性和声
如果要说起现代音乐,也许我们不得不回到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剧院的那个晚上 ,那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的晚上,根据当时的报道,演出大厅里的观众几乎在一瞬间就分成了两派 ,并且这次的骚乱相比达达派所引起的混乱场面也毫不逊色。
今天的音乐评论家们相信斯特拉文斯基并非有意制造这种音乐上的分裂,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段混合了狂欢,奢靡 ,强烈的破坏欲,革命,以及对未来工业世界满怀憧憬的时间里 ,要想在音乐理念上继续遵循古典浪漫主义的规范对于某些作曲家来说几乎是种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早是把《春之祭》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才把它改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 。其实不管什么形式,这部在节奏与和声方面完全和古典作品划清界限的作品注定了要成为现代音乐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并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 、严酷的力量与热情的偏爱 。中期的音乐清澈、简洁、单纯 、清晰 ,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作者将此剧改为同名组曲,这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 。后期他抨击过十二音体系 ,但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竟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 ,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符其实的领袖人物 。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拘一格,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表现手段。当人们正在评论他的某种风格时,他早已转向了另一种新风格。在种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
“十二音体系”的建构
和斯特拉文斯基相比 ,同时代的另一位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在当时并不是那么受到关注。但是实际上,勋伯格所创造的“十二音体系 ”从理论和技术上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体系” ,也被叫作“序列音乐”,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八度音的范围内 ,包括半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作曲家在创作时,大调或者小调的音阶基本可以放弃,只要将这十二个音符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成一个和几个序列。
可以想象学院派作曲家在刚接触到序列音乐时的困惑和愤怒 ,但是今天的音乐必须要对勋伯格表达自己的敬意,正是“十二音体系 ”将音乐从某种规则中解放出来,尽管那只是第一步 ,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一步 。虽然追随勋伯格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本人和他的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创立的“新维也纳乐派”对于后来的先锋音乐家们影响深远。而斯特拉文斯基在经历了一段“新古典主义”的时期后,也自然而然的转向了序列音乐的怀抱 ,你不能说这仅仅是个偶然的选择。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 。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 。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被冷落的旱其电音
另一方面,也许更早的一些时候 ,一些科学家对于电的使用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各种在当时看来不可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电器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者也很快就意识到,电波的原理实际上和声波类似 ,都是一种频率上的振动,通过电流振动而产生的频率出现在人耳朵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就成了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这种声音叫做电流噪音,看上去这种声音和音乐一点也搭不上关系 ,甚至大多数医生都认为电流噪音会造成人的神经损伤,使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 。
但是还是有些人迷恋这种属于未来的声音,1876贝尔发明的电话和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算得上是对电流的合理运用 ,而且通过留声机,音乐第一次找到了大众化的载体,这和坐在音乐厅里或者在家看乐谱完全是两回事。和电话与留声机相比 ,大约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轻的俄国科学家雷昂·特里明发明的一款机器
却是完完全全谈不上普及,这是一种利用声场波形的变化来控制声音的机器 ,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身体在两根金属天线之间的相位改变而发出相对应的声音,他将这机器命名为Thereminvox,后来被简单的用他的名字称为“特里明”。特里明先生深信电子学在未来伟大的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里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的想法是对的,只不过他的伟大梦想却是在美国才真正付诸实现,那是在他移民到美国之后的事情 。
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这台机器首次被介绍给美国社会与大众流行音乐界 ,当时正是美国爵士乐的大发展的年代,尽管特里明立刻被RCA唱片公司买下代理权,并大量制造了五百台 ,但在当时这个既不用手指拨弹、敲打,也不用嘴巴吹奏的“乐器 ”却是困惑了许多人,尤其对于当时强调乐器吹奏技巧的爵士乐手而言 ,这玩意根本不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乐手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个昂贵的玩具罢了,即使特里明先生在30年代就已经在卡内基音乐厅向大众展示了一场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电子音乐演奏会 ,但是仍然在音乐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反响。不过在**界,特里明倒是得到了不少回应,它经常被用在后来的许多惊悚**和间谍**的背景音效配乐里。直到后来 ,特里明的价值才被电子音乐家认识,并开始被广泛地使用,甚至也许有些过于广泛了。
二战之后,技术催生的“声音”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撕碎的不仅仅是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格局 ,也不仅仅是人们对于一个美好世界的渴望,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次战争完全摧毁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缓慢而古老的古典田园 ,并且切断了未来与过去的联系 。战后的世界以一种加速度向着现代社会而去,这种变化必然会在艺术和音乐中有所体现。
战后最重要的一位音乐家,也许要算是约翰·凯奇了 ,虽然到今天,也仍然有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即使是那些对他不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如果没有凯奇,现代音乐的面貌将很有可能会呈现出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态势。和其他的音乐家比起来,凯奇更像是个演说家和哲学家 ,尽管他自己的作品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但是似乎他的关于音乐的演说对大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
从凯奇不同时期的演讲中,人们逐渐地发现,“音乐”这个词慢慢地被“声音 ”所代替 ,这些演讲传达了一种新的欣赏态度,“新的声音,要有新的听法。不要力求听懂 ,而是要注意音响的活动。”但是从古典音乐里延续下来的欣赏习惯要想在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谈何容易,尤其要让西方的听众们接受凯奇的东方式禅宗思维更是难上加难 。
也许为了刺激那些对他非难的评论家和观众,凯奇在实验的路上越走越远 ,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超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范围,像加料的钢琴,投硬币作曲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凯奇的音乐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 ,他对这种音乐传统的冲击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尽管凯奇在1939年就已经录制了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之一,《想象的风景第一号》,但是这种把电子管振荡器产生的电流声音录制在七十八转胶木唱片上的方式实在是太过昂贵和复杂 。一般的情况下 ,像瓦雷兹,鲁索罗和希林格这样的音乐家们更多的是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而真正实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新的录音设备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约翰·凯奇JohnCage(1912-1992),音乐试验家 ,他摒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 。以“加料钢琴”的先驱者出名,“加料钢琴 ”就是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的物体 ,从而改变原来的音响和音色。凯奇研究了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无音乐,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 ,该曲的休止符长达4分33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纪录。?
磁带录音机的诞生
很明显,磁带作为音乐载体 ,这种媒介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乐谱和胶木唱片,它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改变和处理录制在磁带上的声音非常地容易 ,因此磁带录音机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音乐家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媒介改变音乐的活生生的例子。
到了五十年代,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的磁带录音机彻底改变了先锋音乐的方式,这个类似于音乐革命的行为要归功于两位法国音响工程师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 。
四十年代 ,谢菲尔和皮埃尔作为同事共同为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录音室工作,不过严格地来说,他们的作品和电子音乐其实走着完全相反的两条路。那些录在磁带上的声音并不是来自于某个电子乐器 ,而是直接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然后音乐家们再利用磁带录音机特有的功能对这些声音做技术上的处理,像改变速度 ,倒转,剪切,叠加音轨等等 ,由于里面的声音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声音,因此这种音乐被称做“具像音乐”或者“具体音乐”。
1949年,皮埃尔·谢菲尔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为一个人的交响乐》 ,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不断地和其他的先锋音乐家合作,像瓦雷兹,梅西安 ,斯托克豪森等人,这些人对于后来的电子音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知道他们的人仍然不算多 。
尽管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领导的声音研究小组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电子音乐这个尚不成熟的领域 ,但是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还是非常自然地把这两种听觉效果极其相似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也是在1949年,美国的工程师制造出了第一台Vocoder,也被叫做“人声变幻器 ” ,这台机器随即被运到了德国波恩的语音学协会。
这台机器特殊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为自然界的声响带来一种独特的电子化效果 。“人声变幻器”立刻引起了科隆电台的一位制作人罗伯特·贝耶的浓厚兴趣。随后的一年里,贝耶以这台机器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了德国早期电子音乐的一个重要据点,斯托克豪森就曾经在这里工作。通过这个实验室的努力,具像音乐 ,或者说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终于开始沾上了电流的味道 。
爵士乐与摇滚乐的改变
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 ,现代音乐并不是以一种形态出现的,但是无论怎样,各种可以被称作是现代音乐的音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说对和声功能的破坏,比如说不稳定的节奏或者根本毫无节奏可言,比如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噪音的运用 ,比如说对发声乐器的功能的再定义。从这些角度来看,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 ,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批爵士音乐家就决心对传统的爵士乐进行改革 ,从查理·帕克和查尔斯·明格斯开始,到欧涅·寇曼和桑·拉,爵士乐从一种在低级酒吧里演奏的黑人传统音乐变成了激进的实验音乐。这种变化确实耐人寻味,但是事实上并不突然 ,黑人音乐里一直有某种对规则的破坏倾向。
自从和古典音乐分道扬镳之后,先锋音乐也一直在寻找能够给自己带来生命力的音乐形式,音乐家们对于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的兴趣越来越大 ,他们突然发现那些简陋的自制乐器发出的声响,以及这些声响所组成的结构,完完全全地代表了音乐的现代性。
而在摇滚乐的领域 ,甲壳虫乐队在1967年录制的唱片《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让这四个小伙子一下子从流行歌手转变成了严肃的音乐家 。在这张唱片中,制作人乔治·马丁充分发挥了从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那里流传下来的对磁带的处理技术,每一个听到这张唱片的人都会惊讶于其中的声音墙和变幻莫测的效果 ,要知道,那还是三分钟长度的爱情流行歌曲的时代。
当然,后来的摇滚乐手要比甲壳虫乐队走得更远 ,像八十年代纽约兴起的“无浪潮”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摇滚乐的基础,不过其中的科技因素不可忽视。和五十年代的实验音乐家遇到的情况一样,新的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也在改变着音乐的面貌 。以前需要音乐家用剪刀和胶水仔仔细细完成的作品 ,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动动鼠标在电脑上就能完成,录音方式的改变造成了音乐本身改变,现代的电子音乐家们聪明地使用了前人留下的成果。
九十年代电子音乐大爆发
从九十年代中期电子音乐大爆发开始 ,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带上了电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乐也成为了电子音乐中的一种素材而被经常地使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音乐家面对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 ,音乐就更多的是在于选择而不是创造,而这样的选择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泛滥的趋势 。
其实从一开始,现代音乐就是基于一种和古典主义决裂的概念 ,而在这个概念之上随着科技,或者说器材的发展而跟进。并且,整个音乐的未来恐怕都和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 ,至少从目前看来,音乐家的作曲技法的改变对音乐的未来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关键仍然是科技 。
但是,尽管科技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作品 ,仍然是那些直接来自于内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的深刻的情感。换句话说,人性化的电子乐并不是一种奢望 ,也不是流行电子乐的一种宣传策略,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 ,斯特拉文斯基,或者勋伯格,或者约翰·凯奇 ,或者那些最早使用电子设备来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们,他们相信通过破坏音乐的结构,破坏人们习惯的听觉经验 ,以及通过电流产生的声音,人与人的情感是可以达到沟通的。
电子音乐
作曲的调性和声
Functional harmony
原为“传统和声 ”、“西方和声” 、“西方传统和声”等 。为欧洲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经实践总结出的理论与技术。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作曲理论的基础,许多作曲家都对功能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这里简单介绍功能和声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和术语。
和弦
三个音以上(含三个音)音高和音名都不相同的音的结合 ,称为和弦 。功能和声中所用的和弦一般为三度叠置和弦。以某音为基础向高音区叠音建立和弦,这个音被称作“根音(root)”。以根音为低音(bass)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其他和弦音为低音的和弦叫做转位和弦 。
三和弦
根音向上两次三度叠置构成的三个音组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按结构分 ,基本的三和弦有“大三和弦 ” 、“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 ” 。每个三和弦有两个转位。三音为低音时是第一转位(又叫“六和弦”,这种名称是和弦转位后,根音与其他和弦音的音程关系而得名的) ,五音为低音时是第二转位(又叫“四六和弦”)。
七和弦
根音向上三次三度叠置构成的四个音组成的和弦叫七和弦(基本构成的排列中,根音与冠音为七度而得名) 。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有三个转位,第一转位又叫“五六和弦 ” ,第二转位又叫“三四和弦”,七音为低音时是第三转位,又叫“二和弦”。
九和弦、十一和弦 、十三和弦的统一名称 。由于高叠和弦的转位可能改变自身性质而听觉上成为其他和弦 ,故高叠和弦一般不作转位。如果有转位的运用要注意强调根音,以避免低音有根音的特征而变为其他和弦。
附加音和弦(加音和弦)
加入不改变自身和弦性质的音的和弦。一般在三和弦基础上,加入该三和弦上方的九音、十一音、十三音(及其它们的变化音)任意一个或两个音所构成的四音和弦或五音和弦 。附加的音不会做低音,否则会改变和弦性质。七和弦加入十一音 、十三音(以及它们的变化音)很有可能会成为高叠和弦。
挂留和弦
1、有延留音、先现音 、倚音、辅助音的和弦 ,会涉及和弦解决 。这些音可以作为低音,但需要进行解决。否则会改变和弦性质。
2、或某和弦音被其他不改变和弦基本性质的音替换(一般为二度音换三音、四度音换三音)的和弦,也称作“换音和弦 ” 。不涉及解决 ,独立使用。所替换的音不会做低音,否则会改变和弦性质。
变和弦
和弦中除根音外的其他和弦音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音进行升或降,音名不变 。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一般为了强调和声倾向性 、离调及一些特殊进行而用。
功能体系
“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和弦)、“下属和弦”(下属音为根音的和弦)和“属和弦 ”(属音为根音的和弦) 。这三个和弦不单是在正音级上建立起来 ,而且它们反映了音响的调性(主音+调式)特征,所以称作“正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和弦”。这四个副和弦又分别属于“主功能组”、“下属功能组 ”和“属功能组”中。
主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 ,这个和弦是调性的主要支持。因为在适宜的旋律节奏和节拍条件下,它可以表现出结束所必须的稳定性与乐思完整性 。
下属和弦与属和弦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在调性上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乐思不完整性”的和弦。
正和弦的这种特点 ,影响着整个功能体系。
主功能组:主和弦 、中和弦(III级)、下中和弦(VI级)
下属功能组:下属和弦、上主和弦(II级) 、下中和弦
属功能组:属和弦、导和弦(VII级)、中和弦
自然大小调中,中和弦(一般为调式三级和弦) 、下中和弦(一般为调式六级和弦)也是另两个功能组的组成部分 。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中——中间的),它们在功能上具有中间性,根据与它前后和弦的连接不同 ,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的功能(这称为“功能的可变性 ”)
和声大小调中,和声小调的III级与和声大调的VI级尽管分别与它们调式中的主和弦有连个共同音,但却没有列入主功能组。因为它们的基础三和弦是增三和弦 ,有强烈的不稳定性。所以和声小调的III级与和声大调的VI级只属于它们调式中的另一个功能组 。(部分内容参考于《和声学教程》 )
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 ”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 、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 ,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 ” 。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 ,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 ,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 ,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往各异:或富丽堂皇 ,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
和声的进行 、连接、“解决 ”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 、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 ”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 。其功能进行的图式为:T-S-T,T-D-T 或T-S-D-T。 Jazz harmony
爵士和声是功能和声在20世纪后发展出来的和声语言与和声技巧。
爵士和声大部分是调性和声 ,是建立在功能和声基础上而来,和弦也是有功能的 。尽管像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塞西尔·泰勒(Cecil Taylor)等作曲家曾经使用非调性的作曲技法对爵士和声有过尝试,他们那种所谓的“自由爵士 ”(free jazz)有时也的确表现出了非调性音乐的某些特征(其作曲手法更类似于现代音乐中的偶然音乐 ,与音响效果基本是泛调性或无调性。所以“自由爵士”归为先锋音乐更恰当,而不是流行音乐)。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作曲家来说 ,仍然还是保持这一种相对保守的和声技法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所使用的和声语言也依然是清晰可辨的。
爵士和声对音阶的选取没有局限性,常用大小调体系音阶 、中古调式音阶、布鲁斯音阶、对称减音阶与泛全音阶。以七和弦为基础 ,所以选用的和弦就有张力(紧张度 tensions),张力包括九和弦 、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他们的全部半音和弦(b9、#9 、#11、b13) 。之所以这样命名 ,原因在于它们产生了和弦结构中大量的不协和音,当张力被使用时,和弦的九音、十一音、十三音随之出现。在七和弦之上叠加的更高位的和弦音 ,这个和弦音被称为延伸音。运用四度叠置和弦等。主要用于流行音乐创作 。
National harmony
又名“调式和声”。指我国汉族调式的和声,也指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的和声语言等内容。民族和声论述民族调式的和弦结构 、连接方法、进行规律、音响效果 、和声特性及其在作曲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
电 子 音 乐
------ 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在社会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似乎原来人们意识之中已成定势的某些东西正在被逐渐瓦解。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溶解过程中 ,无情的抛弃和有选择的吸收同时进行。就像电脑出现后数字化的爱情方式冲淡了古人“ 鸿雁传情 ”的浪漫氛围那样,电脑也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解放了音乐的“ 生产力”,完成了从“ 模拟声音时代”到“ 数字声音时代 ”的进化 ,为我们提供了创作音乐的更多的可能性. 从目前学院派音乐到商业口水歌,以及广告音乐和**配乐等,无不显现电子音乐的踪影,所以电子音乐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标志 !当然,作为一种异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正常的 ,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生命力 。现实点看现状,不管你接不接受,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音乐是实实在在大摇大摆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里了。正像张小夫所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同的声音结构构成不同的音乐语言 ,不同的音乐语言表达不同的音乐意念,不同的音乐意念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所有艺术形式只有紧跟时代,紧跟科技的发展 ,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个作曲家,我们不能总是望着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后背而不敢创新 ,不敢超越 。" 其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是对人的身体和意识的延伸,电子音乐的出现也以其特有的优势,同样把这种延伸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正是由于电子音乐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它顺应了当下时代音乐的脉搏,也正是由于由于这些独特优势才使电子音乐成为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至于电子音乐的概念已经有很多书籍和网络文章做过介绍和讲解了,我在<<电子音乐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脉络>>一文中也做过解释,本文就不再重复了,这里只就电子音乐这一新的音乐形式相较于传统概念上的音乐的重要优势做一初浅剖析,以使朋友们对电子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因为正是这些优势才使它产生了强有力的生命力 ,使其成为时代音乐的标志的 。
首先电子乐依托的是一种电脑设备,而不是音乐本身,在创作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很多音乐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而完全是凭借人的想像用机器“造”出来的;电脑可以随意拼接、剪贴 、合成出各种音乐。所以有人说"电子乐是一种科技的见证 ,它用技术见证音乐,用音乐见证技术;电子乐是一种对传统音乐的背叛;电子乐是第一个拥抱信息时代的艺术".
针对以往传统音乐来说,电子音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理念;确立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发现了一个无穷的声音源泉;开掘出一个广阔的表现空间。
1.在音乐理念的层面彻底突破了人们固有的“定式”传统思维模式.
这种突破从音乐的内容到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创作形态到音乐的传播方法 ,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到音乐的发展逻辑 ...... 我们仅以音乐的组织原则为例,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可以形象化地概括为:以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音符 ”-即以节拍律动形式构成节奏,以音高的组织形式构成旋律 ,以音阶的组合形式构成调式体系,以和声的序进形式构成纵向的多声体系,以复调的组织形式构成横向的多声体系等等;而电子音乐的组织特征则是以非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声音”-即前期的原始声音录制 ,采样等,中期的声音加工处理,包括以各种电子化方式的变化和处理声音原型 ,使之产生裂变和各种变形处理,局部分轨及局部拼贴、各类蒙太奇组合编辑和局部的合成等,以及后期的总体合成等。
2.电子音乐是一门音乐艺术和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特殊的艺术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门艺术的艺术家必须是音乐思维和技术思维同样出众的复合型人才 。与纯粹靠写作乐谱的“笔头创作”的作曲家相比,从事电子音乐的作曲家知识结构中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理工科”成分明显重要;具体地讲 ,在全面掌握音乐创作“文科 ”方面的基本技术如传统作曲技术的“四大件”(和声学、曲式学 、对位法和配器法)之外,同样必须掌握“理工科”方面的技术“四大件 ”(音乐声学、电子技术、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天的电脑,就象上个世纪的电吉他和上上个世纪的钢琴:一件极平常极普通的乐器.更多情况下,作曲和演奏合二为一,这是电子音乐的一个特点.一个人在实验室就可把作品创作完成,操作仪器,既是作曲又是演奏,而不再如传统音乐那样需要好多人数次烦琐的排练,意见难以统一,既省了人力又省了时间.
3.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
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 ,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音乐会演奏现场,这样除去音乐本体的音乐音响外,音乐厅的体积和面积以至环境的声学处理等物理条件是决定最终的声音结果 ,这个结果是具体的 、有形的、固定的、封闭的声场概念,电子音乐则利用软件 、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开掘出一个虚拟的、无形的、可塑的 、流动的、开放的声场概念 ,更深入一步,这个音乐表现的具体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声场是现实有形的,其第二层含义则是通过科技手段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 、无形的虚拟空间。
4.电子音乐---作曲家的新思维和艺术表现空间
1>.电子音乐以载体形式 ,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
如果把电子音乐看作一种载体的话,它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可见于很多电子音乐作品中,而这是传统音乐无法比拟的.如作品《北海咏叹》中作曲家对语言化人声(把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符号——《三字经》、《百家姓》、道士念经 、京剧念白有条不紊地载入其中)独巨匠心的安排,使作品在文化层面的阐释上获得了成功的展现 。音乐不只是要在精神上给现代人一种抽象的传达,而是要给人们一种具体的文化暗示 ,当人们在聆听这美好的音乐时,作曲家希望人们在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面前能有所思、所想。
2>.电子音乐的出现使传统的音乐要素失去主导地位
电子音乐,尤其是音响化的电子音乐 ,通常带给我们的是陌生的音色,奇异的音响,捉摸不定的节奏组合。相对于为传统媒质创作音乐作品来说 ,音响化电子音乐的出现意味着作曲家又有了一个新的思维和表现空间 。由于大量无准确音高的音响材料的加入,建立在准确音高基础上的旋律、和声、调性等音乐要素也就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由于音响化电子音乐的流动不能用通常意义的节奏规律来看待,于是节拍也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节拍 、和声、调性、旋律这些音乐要素都被淡化了 。另外电子音乐在结合越来越多的方法 、手段、观念、风格;尤其在现今音乐创作的世界化趋势下 ,西方的剪接 、拼贴、组合等手法和东方的糅合、变形 、伸缩等手法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同一部音乐中,这一切都成为音响化的电子音乐的特质。
3>.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音乐革命了传统音乐
对于现代作曲家来说,无论声乐还是器乐创造出的声音都极其有限 , 但通过电脑及辅助设备, 我们却可以创造出闻所未闻的声音,不受常用乐器与演奏员的限制。还可加速和简化音响制作过程,免去烦琐的音响设备连接劳动.有时只要轻易改变一下指令,就能轻易产生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脑拓展了人们关于声音和速度的想像力,并且这种拓展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 与传统音乐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打破了千万年来传统音乐用“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表达乐思的基本格局,以及手工操作的各种常规方法的局限性,而代之以任何声音都可入乐和改变了传统记谱法,并采用许多时代的软体化电子化的创作手段,确立了电子音乐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和动力的发展思路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探寻全新的音乐领域。正象前卫与电子原音音乐中淘汰旋律,和声和曲式等传统观念.有的艺术家不仅拥抱科技,癖恋机器,而且他们也膜拜科技和机器带来的一切缺点,错误和危机;以及自己对机器的错误操作和不正规的使用方法感到极度兴奋,如雷射唱机的跳针,程式逻辑的错误等其他机器故障.他们管这叫错误美学.
其实电子音乐的优势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它成为当下时代音乐标志的特质。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上还会有更新的凸显.不管你对电子音乐怎么看,由于它的优势使它日益普及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且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电子音乐的专门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一般都设在大学里和电台里.电子音乐的前途的辉煌已变的肯定而且斑斓,不在迷茫 。现在它已进入它即定的轨道,顺应着时代脉搏正常的发展着.
关于“《超强记忆》读书笔记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821g”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超强记忆》读书笔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超强记忆》读书笔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苹果、红...
文章不错《《超强记忆》读书笔记》内容很有帮助